如果要给高中时代的我冠上一个绰号的话,那么可以是“杂志狂人”。如果要描述更精准一些的话,可以在前面加个“买”字。早在十多年前我就用大笔珍贵的零花钱深刻诠释了什么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那时候我每周都去相熟的报刊亭扫荡各种新杂志,但看的数量远远不及在学校阅览室的收获——书非借不读也,不假。
作为一个曾经梦想进杂志社,创办一本自己的杂志的老孩子来说,什么是心目中的理想杂志呢。首先从大环境出发,就在去年,那家挥洒我青春汗水和激情的报刊亭关门了,这让曾为它的发展壮大贡献良多的我颇为感触,但也无可奈何。杂志是种处在书和报纸之间的内容载体,纸媒时代就已经偏弱的时效性,在网络时代更是几近完全崩溃,一本刚出炉杂志上的信息有可能是网络上已经传开很久的消息,不可谓不尴尬。所以我认为今后杂志要想做出自己的特色,找到出路,要开始右倾,往书的那边挪一挪,也就是MBOOK的形式,比如知日系列就做的很好。
信息时代,我心目中的理想杂志应该是这样的:
1,电子版纸质版双管齐下,电子版便捷快速,纸质版是粉丝向出版物,印刷精美,排版舒适,赠品超值。
2,图片要多——读图时代,时间碎片化,图文并茂是关键。
3,内容上干货多,不是字数的堆砌。选题新颖有趣,观点敏锐,比如新周刊某些期的选题;能学到知识,注解详细,引起读者的兴趣,从而主动去搜阅更多相关内容,就像我在知乎看到一篇回答,然后打开搜索引擎不断点开网页。
4,我最爱的数据类和语录类栏目必不可少,而无病呻吟骗稿费的小专栏什么的就算了
5,没有广告……这应该算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