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网上买了70本东野圭吾的小说,真的算是“一网打尽”了。打算用作速读练习,计划每周2本(不是太厚的话),暑假则相对提速,尽可能在今年内将其全部翻完。
原打算每看一本就写一篇读书笔记的,现在觉得这样很累,可能会抑制兴趣,届时书就看不完了。所以,决定每周小结性的,随意写写翻后的感想。要求太高,起得太猛,后续必难,所以不想确定什么主题,仅仅是留些记录,表示该书已经翻过,速读的材料是实实在在有的。
这周已经过去的五天翻了两本,算是比较薄的,为《湖畔》和《嫌疑人x的献身》。
02.
《湖畔》是一本讲教育的书,也是社会的批判书。并木俊介的家庭是不完整的,和妻子美菜子同床异梦,另有情人英里子,和继子章太很是生分,彼此不曾有深切的爱。
这样的家庭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也是不正常的。
妻子为了让孩子读上好的学校,结成团体,私下贿赂,带着安全套,甚至打算献出“身体”,儿子则想维持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不惜铤而走险去杀人,更可怕的是为了掩盖孩子的罪行,他们联手,将被害人也就是俊介的情人沉入湖底。这里有母爱,也有父爱,也有孩子对家的渴望,可是都不那么正常,甚至都变味了。为了某种目的,不惜违背道义和良知,一次又一次突破底线,令人不寒而栗。
“烧完两手的指头后,他凝视着英里子的遗容。她那轮廓鲜明如同雕刻的脸庞,变得有些平坦了。他用手电筒照亮她脸颊的同时,伸出手抚摸了下她的嘴唇。嘴唇一样也失去了弹性。俊介拿起一块石头,高高举起到肩膀的高度时,停止了动作。他将石头丟掉,用塑胶布将英里子的尸体包好。从塑胶布上确认好她头颅的位置之后,才又抓起了石头。他轻轻地闭上眼睛,屏住呼吸,将石头往下敲。”
这个场景最为可怕。对着昔日的所谓的爱人,在自私心的驱动下,为了保护一家人(更为了孩子),企图掩盖罪行,居然如此残忍。他的“凝视”“抚摸”,和“敲”联系在一起,更让人感觉阴森。短暂的犹豫,将这个过程时间拉长放缓,先是“敲”,力道小,后来调整,则用了个词“砸”,“再一次用力砸”。
最后,有个意味深长的结尾:
“尸体要在湖底消失需要好几年,不,大概要花几十年吧。这中间我们肯定都会提心吊胆的。就算尸体不见了,我们的灵魂也无法离开这湖畔吧。”
到结束,他们的罪行也没被发现,饶是如此,这几句话更有意思:罪总是罪,一方面是日子过得“提心吊胆”,另一方面良心不安,灵魂会受到无休止的折磨与拷问。
美丽的湖畔,阴森的氛围,凶恶的人性,畸形的爱恋-----
03.
《嫌疑人x的献身》,初看是本比较冷静理智的书,天才的数学老师石神帮助她的邻居“爱神”靖子在失手杀死骚扰的前夫后躲过警察的追查,故布迷局, 以便得以“逍遥法外”。
本来聪明的人做法是帮人后可全身而退,而石神企图用“献身”以救靖子,可随着汤川的介入,最后导致靖子自首,终于前功尽弃,“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段话交代得最清楚:
“他为了保护你们母女做了极大的牺牲,那是你我这种普通人连想都想像不到的壮烈牺牲。我想他大概打从命案一发生,就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决定到时要替你们顶罪了,因为他的所有计划都是以那个为前提设计出来的。反过来说,唯有那个前提绝对不能瓦解。但那个前提实在太残酷,任谁都会退缩,这点石神自己也知道。所以,为了让自己在紧要关头无法反悔,他事先断了自己的退路。同时,那也正是这次最惊人的障眼法。”
怎么“献身”呢?
“石神为了保护你,犯下另一起杀人案,那是在三月十日,真的富坚慎二遇害的隔天。他是杀人犯,坐牢是理所当然。可是相对的他也完美地坚守到底,保住了他心爱的人。”
前面都像数学题,一个出题一个解题,纷纷扰扰,像看《三国》那样都是计谋,直到读到这样的段落:
“他压根没有想和她们发生关联的欲望,他认为她们是自己不该碰触的对象。同时他也发觉数学也是如此,对于崇高的东西,光是能沾到边就够幸福了。妄想博得名声,只会有损尊严。帮助那对母女,对石神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要是没有她们,就没有现在的自己。他并不是顶罪,而是报恩,她们想必毫无所觉。这样最好。有时候,一个人只要好好活着,就足以拯救某人。”
感动得落泪。到这里,它已经不再是推理小说,而变成了爱情小说,而且这种爱是很纯粹的,不想让对方知道,更不以占据为目的,甚至以献身为荣,因为这是他价值的体现,那封信这样写道:
“工藤邦明先生似乎是个诚实可靠的人。和他结婚,你和美里获得幸福的几率应该比较高。请把我完全忘记,千万不要有罪恶感。因为如果你过得不幸福,我的行为将会完全成为徒劳。”
理智冷静,倏忽就都不见,像浪漫主义诗人那样,浓烈的爱超越生死,让人觉得付出是最完美的拥有,而献身是最崇高的爱情。
(书山花开 2018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