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情书》重映的时候

对于日本电影,其实了解不多,除了动漫作品,真正看过的日本电影应该也只有一部《小偷家族》,只能说对于导演向表达的情感、内容,我还无法理解。这部1995年首映的《情书》虽然也没能看得明白,却因其中动人的情感,加上入场之前了解的影评,而更能代入其中。

喜欢它是因为喜欢它表达情感的分寸感,一直以来极为认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评价标准,汪曾祺先生的很多短篇小说都有类似的感觉,悲伤是一种背景音乐,而不是狂风巨浪,故事是一首民谣,而不是重金属,斯人已逝,留下的痕迹却久久停留在活着的人身上,有的人选择躲避、用回避留有当初印记的一切来封存这段记忆,有的人选择了忘记、用谈笑风生来掩饰自己的懦弱和胆怯,但其实他们都不曾真正放下,都不曾勇敢迈出那一步。很多事情,压在心里,时间久了,就成了心结,成了没人能解开的心结。

影片在一位逝者、藤井树的周年忌日上开始,肃穆的白雪里,有一群似乎只是来参加仪式、看不到悲痛的人群,这里面有挚友、未婚妻、父母,但其实每个人都深藏着自己的情感,在这样一条生命面前,所有的遗忘都是徒劳,无法面对逝者的家人,在那座山上永远做着义务引导,彻底对登山产生了恐惧,根本不敢去看那座山一眼。一个人活着,不管他做过什么,也许多少会有一些记着他的人,依赖他的人,当然,也许也没有。

一个意外得到的地址,是渡边博子所不了解的藤井树的初中生活,而一封本以为会寄往天国的信件,却意外找到了一个同名同姓的女孩,而偏偏还和自己长相如此相仿。渡边说,如果真的如此、她永远不会原谅他,不会原谅因为长相相仿而喜欢自己的选择。情感既然已经播种,拔出就如手术,没有不疼的手术、也没有不留下伤口的手术、更没有不残留着后遗症的手术。这样的感情确实是不公平的,很难说树喜欢的是渡边、还是渡边身后的藤井树。

两个女孩在互不见面的书信往来中诉说着对同一个人的回忆。影片中感人的地方很多,但都是刚好打湿眼眶又不致眼泪流下的程度。那个在茫茫大雪中奔跑的爷爷,他清楚地记着每一步路、每一秒时间,而那句“树是你的女儿,你来做决定”又让人感觉到了日本家庭中不同于中国的一面。虽然对于孩子的情感并无二致,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把树救回来,但是终究是母亲身上掉下的肉,在生死抉择面前,母亲最有发言权。还有在树发生意外的大山面前,渡边释放了、崩溃了、也走出来了,只有两句话,你好吗、我很好,可就是这样简单的两句话,从渡边的奔跑、脚下的积雪、手心的眼泪中喊出来,在另一个藤井树病床上的低语中喊出来,却这样有穿透力。

影片是一次对生命的回溯,斯人已逝,但是他在这世上所留下的痕迹终究还在,那些牵挂他的人、没能忘记他的人也都还在,那些残留在世间的情感也都还在。也许执念正是一种回答,一种不求回报、不求答案的回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