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机器人逐渐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在促进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新一轮的竞争焦点。世界上的很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列入了国家的重点规划。
比如,美国公布了其机器人发展路线报告,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放在了重要的战略位置;欧盟开始实施全球最大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SPARC”,计划到2020年投资28亿欧元,创造24万个工作岗位;日本为了推进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制定了机器人技术长期发展战略,并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产业发展战略”中重点扶持的产业之一,推进机器人在制造业以及生物产业等领域的应用。
中国也已经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升到了国家重要的战略位置,并且在积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机器人新兴市场的发展,从而创造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为智能社会的实现和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参照《中国制造2025》,未来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始终围绕汽车、电子、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制造业,同时还要满足人们对于家庭服务、教育娱乐以及医疗健康等生活服务应用的需求,通过对新产品的研发、创新,积极推进机器人产业的标准化以及模块化发展。此外,要不断提升技术发展水平,攻克机器人在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零部件以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方面的难关,将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草案已经基本完成,致力于到2020年,实现中国工业机器人的保有量达到80万台,并初步构建起相对比较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促进技术创新以及国际竞争力的明显提升,提升产品质量,使其能够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要能满足市场基本所需,推动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
《机器人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将联合《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勾画出中国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发展蓝图。到202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将达到26万台,保有量达到180万台。到“十三五”末,中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产值将可能突破千亿元。
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良好政策环境,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我国的机器人产业即将迈进一个爆发式增长的阶段,这对国内的企业来说,也是一项重大的挑战。
从2015年开始,国内已经有很多企业意识到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潜力,纷纷加入了机器人项目发展中来。有资料显示,2015年全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包括正在建以及已经建成的共有40家。国内市场上比较有影响力的机器人公司有700~800家,在上市公司中也有超过50家公司开始涉足机器人业务。预计到2015年末,中国内资机器人企业将增长30%。
面对中国这块蕴藏巨大开发潜力的市场,国内外的企业都开始了在中国版图上的圈地运动。其中四大国际机器人巨头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就拥有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创造更多的收益,四大国际机器人公司相继在中国成立了本体制造商,从而在中国机器人市场上占据了有利地形。
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攻城略地的同时,国内的本土企业也开始崛起。在第十七届工博会上,很多本土品牌纷纷展示了自己开发的机器人,比如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小i机器人和实体智能机器人Ina等都是首次在国内亮相。
从工博会上来看,国内本土机器人相对于过去,不管是在核心产品零部件上,还是在核心制造能力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未来,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研发将逐渐从汽车、电子等应用领域延伸到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的普及率将会得到大幅提升;而服务机器人市场将会得到进一步开发,其中在传统服务行业的应用将会不断扩大和深入。
有数据显示,在国内多关节机器人领域,外国公司占有了90%;在焊接机器人领域,外国公司占84%;在汽车领域,90%的机器人都源自国外。从这些数据中就足以窥见机器人市场上能够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国企业寥寥无几。因此,质量提升将是目前中国机器人产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未来国内的机器人公司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产品的质量上,注重产品内涵,同时还要规避技术空心化、核心部件空心化等风险。
未来机器人发展所带来的是一幅光明的图景,中国本土机器人企业应该及时抓住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热点,积极追求创新突破,从而在机器人领域的竞争中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推动智能社会的实现。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