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心”法,走好调研路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选调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重要一环。作为选调生,我们要保持“好学心”,瞄准“问题靶心”,坚持“务实心”,用心用情走好国情调研之路。

      保持“好学心”,持之以恒走好调研路。毛泽东同志说过“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而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十月怀胎”需要积累“营养”,调查研究同样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选调生从“校门”直接走入“机关门”,往往存在缺乏实践经验,缺少泥土味,难以深入群众的现象。因此要保持一颗“好学”的心,将理论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持之以恒学。既要在书本学,把政策“吃透”,也要向人民群众学,把乡情“摸清”,努力锤炼出“硬脊梁”“宽肩膀”,才能在调研路上经风雨、壮筋骨。

      瞄准“问题靶心”,有条不紊走好调研路。靶心对的准不准,影响着射击的准度;问题抓的对不对,影响着调研的成果。调查研究,并不是走到哪就开展到哪,选好调研方向是关键的第一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问题是实践的起点,以问题为导向才能抓住乡村发展的“牛鼻子”。选调生深入基层,要紧盯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问题,因地制宜捋清调研思路,同时也要瞄准问题的“靶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制定详细方案,调研工作才有针对性,调查研究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坚持“务实心”,脚踏实地走好调研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经常扑下身子、沉到一线,近的远的都要去,好的差的都要看,干部群众表扬和批评都要听,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调查贵在真实、重在行动,既不能马马虎虎,也不能浅尝辄止,而是要俯得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生产一线,与百姓“面对面、心连心”接触,看最真实的现场,听最真实的声音,从调研前的“我感觉”“我认为”转变到调研后的“村民说”和“群众说”,将实情如实反馈。同时我们也不能将调研报告当“废纸”,要多研究、多分析、多落实,用实干将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为人民群众谋幸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