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责罚他们,既不让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又得让他们改正自己的错误,从《家庭教育》中可以学到很多。
1.诱导比恐吓,哄骗,打骂都来得好。
换个方式和孩子对话,而不是欺骗孩子,打骂孩子。
2.做父母的应该探索小孩子作恶的原因。
孩子绝不会无缘无故的去作恶,作恶的原因,大多是由环境所造成的。比如父母对孩子太严厉,孩子做了错事怕受罚,就会说谎。能够找出孩子作恶的原因,并且把这种原因除去,那么孩子以后就不会再做恶,如果不把原因找出来,而只是去责罚孩子,孩子当时怕你,但还是会作恶。
3.做父母的责罚孩子以前,应当平心静气地考察他究竟是不是真的错了。
有时我们看到的并不是事实的真相,更何况我们听到的。
4.不应该在别人面前责罚孩子。
孩子都是有羞耻之心的,如果当着别人的面责罚孩子,孩子就会没有面子,不会从心里去改变自己的错误。
5.父母的不应当迁怒于孩子。
一个人有心事的时候,最容易迁怒别人,尤其容易迁怒给孩子。拿别人出气,别人是不答应的,所以只好把自己的孩子拿来出气。孩子无缘无故地受到责骂,就会从心里反对自己的父母,不再听从自己的父母。
6.当孩子弄坏东西的时候,我们去责罚他,不是因为可惜东西,而是因为要改正他的行为。
东西坏了,可以再买。行为有过失,必须要改。
7.当孩子做错了事的时候,做父母的应该重则其事,轻责其人。也就是说,要就事论事,不应该从人格上来侮辱孩子。
8.当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要博得孩子的欢心,而去责备别人。
这种事情在学校发生的很多:孩子没有写完作业,做父母的不是从孩子角度看问题,认识到孩子没写作业是错误的,而是去责怪老师,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太难。这样不仅还是缺点不能改正,老师的工作也更加难做。
9.做父母的不要常常去骂他们的孩子。
做父母的天天骂孩子,孩子就会当做耳旁风了,一点儿作用也起不到。
10.要打破一个坏习惯的时候,留心不要养成一个新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