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1》里,女主罗希度跑过正在举行游行的街道,她天真地认为时代动荡与自己无关。男主父亲公司瞬间破产,白易辰只能通过打零工赚钱照顾弟弟。
那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
不同的教练跟罗希度说,“夺走你梦想的是时代”,“时代也成就了你的梦想”;
人们对白易辰惜讽,“时代夺走了你的全部”,“时代居然能让高中学历的你做记者”。
于是,我能够隐约感受到它强调的现实课题:
时代与每一个普通人有关,它会对个体的命运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而这或大或小的影响,会串成长尾的巨大震荡。
果然,“911”事件发生,白易辰前往纽约采访。因为无法消化巨大的负面情绪,他向罗希度吐露出世界不会有希望。
而在此之前,罗希度带着白易辰去学校的水池旁边,将水龙头翻转过来,为白易辰绽放一场盛开的“烟花”,用水花创造出了片刻的乌托邦。那一刻,世界却充满着希望。
我想,这也是当下2022的对照。发展中的疫情让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被隔离的可能性,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也使我们以前的顾虑变得更加微不足道。当我们看着“魔幻具象”的新闻,咀嚼着“生命原则被漠视”和“疾病罪化”的刺痛,我们又该如何发现被隐藏在“水龙头”下的风光呢?
“时代都让你失去一切了,怎么能连幸福都抛弃?”
面对时代确切的痛苦,我们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可以责怪的人,大家都在互相愧疚、亏欠,或者开脱、逃避。而生活在摇摇欲坠。一个人在经历痛苦的时候,尤其亲历着“附近”无限大的痛苦,身边的人再怎样鼓励喊加油,有时候他真的不能从中得到安慰。就如同东航MU5735飞机失事,有千万人的心同时紧紧地揪起,任凭如何敏感共情,也没办法体会别人的痛苦。我们在复杂的舆论环境里,人很容易陷入对痛苦事件无力的震荡状态。那我们该如何在时代的巨变,尤其是基于微博等媒介上的“公共性”,很容易滋生出网络暴力,因而衍生为省市本身的暴力的情况之下,将积极昂扬与失落、失败融为一体,不让我们陷入沮丧和无助的痛苦里去呢?
《2521》编剧执着要传达自己认同的观念——大时代下,人会毫无抵御地受到随机事件的影响,但需要找到路走下去。2022的疫情,也把原来光鲜亮丽之下隐晦的矛盾摆在了台面上,需要“仰视”的符号在情绪高涨中被击落。城市形象建构在造神与灭神中反复,人性也在重塑和拼贴。
我真心希望,当我们出现问题,能够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解决发声的人。我们一定要克服疫情,我们一定能克服疫情,更重要的是,我们也一定要在这个过程中守护好我们的人性。因为面对疼痛,尤其他人的疼痛,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为其负责。大多数人可以惋惜,可以愤怒,将其美学化;甚至很多人面对自己的痛苦,都可以将其美学化而轻言放弃。你能保住自己的身体,产生对他人的疼痛的责任感么?即使这不是自己的痛苦,是附近他人的痛苦与城市的痛苦,你依然能坚持负责么?而当大家决定残忍自保,痛斥疼痛的代价的时候,你还会相信人因厄运而有罪么?
反省一下,你是幼稚的乐观,还是麻木的正能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