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生命

    今天,我再写一个和生命有关的小故事。

    我养了一盆长寿花。不知是家里的采光不好,还是肥、水不到位,它的茎叶稀疏,只有三两枝上有几个花苞。眼看就要开花了,我还在浇水时不小心把一枝碰断了。看着枝头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我非常惋惜。枝上有三个大小不一的花苞,一个已有一片花瓣舒展开来。另外两个还是小桃形状,下边被绿色的萼片包着,上边露出红色的小尖尖,真是娇俏可人。

    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枝条蘸了点儿生根粉水,插在花盆里。我天天看,盼着它能活过来。

    过了几天,原先只开了一个花瓣的完全开放,层层叠叠的红色花瓣,黄色的花蕊,似在冲我嫣然一笑。另外两个花骨朵也睁开眼了。我万分欣喜,确定这枝活下来了。

    长寿花的花期比较长,一般能从寒冬腊月开到来年五月。就我家的这几多朵,也开了近二十天,才慢慢枯萎。我一直关注美丽的小花,现在才发现它的茎不知什么时候已干枯,原本的碧绿变成了黑褐,原本的光滑变成了粗糙,原本的饱满变成了干瘪。我不甘心,又给它浇水。最终还是无济于事,两天后,它疲惫地倒下了。

      我把它拔出来,确实是没有生根。它是把自己的一切都输给花苞了。花苞就是它的孩子,它的命,它要付出一切托举花苞,让花苞怒放,让自己的生命怒放。

    我常常认为万物有灵。 这和我们 人类的母亲和其相似!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孕妇出了车祸,距孩子出生还有两三个月。经过医生的抢救,她勉强活下来,但却成了植物人。医生认为她的大脑已经死亡。两三个月后,孩子平安坠地,她的眼里涌出两股泪水,溘然长逝。看到的人无不落泪。这是生命的力量。为了腹内的小生命,她拼尽全力,苦撑了三个月。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出生在陕西农村。那时候,土地还没下户,村里还是大锅饭。我三岁的时候,公社解散,土地分到户,但北方的农村依然是贫瘠的,想吃饱饭还是不容易,更谈不上营养。为了让瘦弱的我活下来,父母把家里所有的好吃的给了我。家里养的几只鸡下的蛋全是我的,那是家里唯一的高蛋白食物。水果更是稀罕。偶尔买几个沙果,也都是我的。父母一年到头忙个不停,也是勉强填饱肚子。由于缺少营养,他们常年一脸菜色。

      后来,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他们还是节衣缩食,供给我上学。父亲常说:“我这辈子吃的苦,不想再让我娃吃。我这辈子不如别人,尽量把我娃供给成人。”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父亲在建筑工地当小工,上山挖药材,母亲在家晒药材、剪去药材的须根,完成基础的炮制,等收药材的人收购,倾一家之力,扶我跳农门,端上当年所谓的铁饭碗。

      我毕业了,父母应该喘一口气了,好好歇歇了。但他们还是拼命干活,拼命攒钱,要翻修家里的柴房,给弟弟攒够彩礼。他们和我的大多数父老乡亲一样,一边感慨“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一边奔波在毒日头地里,用健康作筹码,换那微薄的收成。还有的穿着城里人早已淘汰的旧衣或印着“好太太鸡精”“美涂士油漆”等字样的劣质广告衫,奔走在城市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当水工、瓦工、搬运工。一条破破烂烂的蛇皮袋子,装着瓦刀、扳子、钳子、铁锤等简单的工具,就是他们的标配。条件好的租住民房,条件差的睡在桥洞下、公园的长凳上。他们就是儿孙不必驱赶就拼命干活的马牛。为了儿孙,付出能付出的一切。只要孩子爱读书,他们就拼命供给孩子上大学;上了大学,又拼命攒钱给孩子在城里买房。孩子实在不是读书的料,那就拼命给孩子制家当。别人家盖了两层小洋楼,给孩子一个好家底儿,自己家绝不落后。“好儿不在家当,好女不在嫁妆”只是说说而已。父母拼了老命给孩子创造好的生活、发展条件,尽力让孩子比自己强。自己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在社会的底层挣扎,一定要让孩子闯出去,看看外面的大世界,然后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及至老了,他们衰老的四肢已经为大城市提供不了什么,不得不退出让他们苦着、累着,又用薄薄的几张钞票诱惑着他们的大城市,回到落寞的乡村老家。他们还是要尽力干活。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些菠菜、蒜苗、油麦菜、生菜,自己吃不完,就拿到集市上换些零用钱。实在干不动活了,还常常腿痛胳膊痛,还惭愧给娃们添麻烦了,感叹阎王爷怎么不把自己叫去。村子里少有吃闲饭的老人,还有很多老人克服对城市的车水马龙的恐惧,给儿女看孩子,为儿女发挥最后的余热。

    有人说他们不懂生活,是守财奴。那是他不懂。在有限的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他们只能用这种不顾一切的付出,把子女托举到一个更高的平台。 这种不顾一切的付出甚至是悲壮的、沉重的。多少饱经风霜的父母,未享儿女一天福,就被疾病夺取了生命,让儿女遗恨终生。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我想,父母之爱子女,也是在爱自己的未来,托举自己的未来,用另一种方式,让自己的生命之花永不凋零,愈开愈艳。

    所以,一定要珍爱你的生命呀,那是父母拼尽一生托举的花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