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莱昂内往事
1、我喜欢看老电影,新电影再好看也会放上两三年,回过头来在看。从这点上来讲,我把电影看做白酒。新酿的白酒会有辛辣味和刺激性,这不仅挑战我们的口感,也会刺激我们的神经。经过一段时间陈酿后,这些辛辣刺激性的成分会挥发干净,留下整坛口感绵柔的白酒。新电影上映时,因宣传、各家论争之故会夹杂着各种杂音,多少影响了自己对电影的判断和把握。放上一段时间,等一切尘埃落定,再去品味,它应有的醇香就会挥发出来。
然而,今年我去影院观看新电影的次数明显多了,因为有些我期待已久的片子终于上映了,我已经等不及了,管他有没有刺激性,我都想立刻一尝究竟。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无疑就是这样的片子。
2、我看的第一部贾樟柯的片子是2006年的《三峡好人》,那时看电影基本上都是一些大片,看到《三峡好人》时,它给我一种异样的感觉,凌乱的工地、拆迁的房子、光着膀子抽着烟商量着下一步去哪谋生的民工、盛着白酒的茶缸子、简陋的饭馆……一切都那么真实,更真实的是底层人物的生存处境,农民工为了多挣几十块钱,可以去当煤矿工;沈红大老远来到奉节寻找丈夫,她明知夫妻名分已名存实亡,只为讨个说法……
之后,又看了贾樟柯的处女长片《小武》,小武是一个被社会嫌弃的“局外人”,而小武又不像加缪所描写的局外人那样对一切都不在乎,小武是注重感情的,友情、亲情他都在乎,但扒手的身份让大家都对他避而远之。
贾樟柯不像罗伯特·布列松那样将扒手当做一种艺术来描写,他将小武置于时代的背景下,记录小武的心里路程,人生走向。之后又陆续看了《站台》、《天注定》,你会发现原来贾樟柯镜头关注的焦点一直没有变,都是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情爱长短。《山河故人》当然也是这样的主题。
3、《山河故人》分三个时空,1999年、2014年、2025年,地点分别是在汾阳、汾阳&峰峰、澳大利亚。影片第一段依然是我们熟悉的贾樟柯式的电影,小县城的喧闹,小县城青年的爱情故事,只是这一次画面的色彩更鲜艳了。第三段故事发生在未来,城市生活的气息铺面未来,但2025在贾樟柯的想象中和现代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他的关注点也不在此,他的镜头依然聚焦于豪华别墅里的小人物。
《山河故人》里充满着离别愁绪,而主角涛承受着所有的故人的离别。梁子因为涛选择和张晋生结婚而离开了涛,当梁子再次回到汾阳时,已经身患重病,不久也将永远的离开涛。
张晋生和涛结婚又离婚,涛失去了丈夫也失去了儿子。
涛的父亲参加老战友的生日聚会时,死于他乡,涛将父亲送往车站,却等不到父亲的归来,再次见到父亲时,只有一具冰冷的尸体。这一次离别彻底击溃了涛的防线,她再也忍不住,任泪水流淌。
儿子到乐来参加葬礼,当儿子开口叫“妈咪”的时候,涛知道自己的到乐已经成了别的女人的儿子。最终儿子还是要回上海的,她能想到的办法就是乘一列慢车,让儿子多陪伴自己一会。
另一部比较感伤的离别题材的电影就是《城南旧事》。涛像极了英子,英子也经历了和妞儿、秀珍、小偷哥哥、女佣、爸爸的一一别离。不同的是英子是在童年经历了这些,涛是在中年。
《山河故人》和《城南旧事》不同的时,贾导也将镜头对准了离开故土的人,他们无一不在思念故土,思念故人。梁子远走他乡,在最无助的时候选择了回到家乡,求助涛;张晋生想回却回不来了,买了那么多支枪,却没了敌人,那一刻他是在思念梁子这个“敌人”;儿子到乐在澳大利亚生活上学,却想要回到他朦胧中的故乡,见到形象模糊的妈妈;父亲最终也是叶落归根,回到了故土。
无论走到哪,故乡永远都会跟随,因为它已植根于每个人心中。
4、到2006年的《三峡好人》时,贾樟柯已经开始有意的将超现实主义元素搭配在自己的电影里。例如《三峡好人》里火箭一样升起的楼房、走钢丝的人。升起的楼房是在沈红等丈夫没等来时,那奔向天空的楼房就像沈红对丈夫的感情,也飞向空中不见了,那一刻她已决定同丈夫离婚。走钢丝的人是在民工踏上去山西做煤矿工的路程时出现的,预示着这些人命悬一线。
在麦茨的八大组合段理论里,他将这些元素称作为自足镜头,去掉他们对影片叙事没有任何影响。有些自足镜头是天才的想象,它的出现提升影片的质量,《三峡好人》中的自足镜头就属于天才的想象。但贾导之后几部影片中出现的那些超现实主义元素却再也没有像《三峡好人》里那么富有天才的想象力。无论是《天注定》里的骡子、修女,还是《山河故人》里扛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