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写作时间不长,但写文字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哪怕是每天只有一百字,也坚持日更了快一年了,现在想想,每天都有这多么话要说。我也挺能坚持了。
刚开始写作时,每天都特别发愁,不知道该写什么,就像家庭主妇们经常说的一样:做饭不难,难的是不知道该做什么饭。
今天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书里面关于灵感来源的描述真是让人拍案叫绝,是的,灵感总是美妙的,来源于河边低垂的柳树旁,柳条如发丝垂在肩头,低头哀叹,仿佛有说不完的忧伤。柳条又如钓线垂入河水之中,在水里飘荡,从倒影中漂过,从水草上漂过,任由河水的摆布沉沉浮浮,突然,就像被拉了一下,一个想法上钩了,创作者谨慎地把线收回。小心翼翼地提出水面一看,一条想法的小鱼那么渺小,那么无足轻重,但我们不能像经验老道的渔夫一样,把小鱼放进河里等它长大,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小鱼,想象着它的前世今生,想象着它的红烧清真,还想像着它的骨头和肉,想象着……
想象,就是我们不断创作的过程。都说作品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小鱼是现实的,我们的想象让它高于现实。
灵感虽然微小,但只要放回大脑,加以想象就会变得重要,让人情绪高涨,它冲撞、下沉,一会闪到这边,一会闪到那边,一会理智,一会又感性,激荡起一圈圈思想的浮动,让人一刻也静不下来。
犹如在AR短片的世界里遨游,忽而雪山之巅,忽而深海之低,一会火热如骄阳,一会寒冷如冰窖。
如果没有外物的可以打断,我会一直沉浸在自己灵感的世界中,哭一会,笑一会,在沉思一会,仿佛置身于一个神奇的玻璃柜,隔绝了外界的一切声音,大脑从一切现实中解放出来,于是文思泉涌,也许这就是创作者们向来被人称为精神有问题的原因所在吧。
这时候稍加整理一下逻辑,着手下笔,就会有下笔如有神的感觉了,会发现1000字只够开个头,2000字也如此简单,一不小心,就奔着5000、10000字去了。
写完回头看,哇塞,我居然写了这么多字,兴奋和激动溢于言表,也许这就是一个创作者最高兴的瞬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