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同窗,可以互诉心里话的人,在高考之后,联系越来越少了,差点沦落为“点赞之交”。直到工作后偶然发现,原来对方就在同一个城市。
钟摆不停走动,时间一晃就是两三年,偶尔逢年过节微信问候一下,总说有机会一起吃饭,一起去哪里玩。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或者说,没人创造机会。
成年人,做一个简单的事情,却总是怕动机不够。把功利那一套套用到朋友之间,会不会显得有点掉价了?
以至于真心但不善言谈的朋友之间,大概就是“我希望你很好,就足够了”的状态。最好的事就是“没事”,是这样吧?
可能因为交通不发达,我们把那耗时两三个小时的路程夸张成了万水千山;
可能因为性格不活泼,我们把能滔滔不绝的语言艺术毫无保留给了互联网;
可能因为职业不相同,我们把下班后聊工作当成一种敬业却忘记家长里短。
如果不是有次碰巧刚好路过,如果不是对方有空,如果不是都还没吃饭,我们可能会面的时机会无限期往后延。
逃不过寒暄的那一套,可这种久违了的很熟悉的感觉,却让我倍感舒服跟心安。
我们谈现在,谈过去,不谈未来。因为未来,在今天之后,有了些新的期待,在心里默默发芽。
聊天之中,当我说到之前过得不太顺利。明显感觉到对方比较在意,问起我之前有困难,有需要的时候为什么不说?
我说我其实不是很必要的话,不是很想麻烦人。
他说,其实我们差不多,可能只是他选的路走得比较平稳。而有些友情,不就是在不断地“麻烦”之中一直维系下来的吗?
想起之前一个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第二季中,何炅说的一段话。
“这是属于他们的’职场发小’。彼此是在职场中遇到的第一波人,在彼此最无助的时候,或者是最无知的时候,每个人可能都是曾经给对方搭过一把手,自己可能还不知道怎么走,就现在别人踉踉跄跄的时候也扶一下,所以这个情感其实是非常美好的。”
只不过大多数人,却宁愿把时间花在一些社交APP,诸如什么某陌、某探、某指间上面期待与陌生人的种种邂逅。
我们知道,维系友情不是我们的刚需。拓展交际圈可能才是。
你不找我,我不找你,朋友会这样变陌路人的吗?
当然了,他不算。因为他真的是我的好朋友。
或者要在这个好朋友前面加一个形容词,我希望是一辈子。
本文转载自《i指间》APP,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