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与她“离家出走”的儿女(23)你认为,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必要去上幼小衔接吗?

九月初,幼儿园大班开学,轩轩班里的小朋友却少了一小半,为啥呢?幼儿园是公办的,更注重孩子的快乐和综合能力,不会提前讲一年级知识。所以很多小朋友就去了幼小衔接班,提前学习小学课程了。君君和豆豆的妈妈,也给齐臻打电话,想着让孩子们一起去幼小衔接,也能有个伴,相互照应着点。

齐臻曾经读过关于居里夫人的一篇文章,文中介绍居里夫人的父亲从小注重培养孩子们对于大自然的兴趣,从来不会要求孩子们读书。因为家长过多的要求,会让孩子对学习有一种厌烦的心理,一旦厌烦了读书,孩子是无论如何也读不好书的。

要让孩子保持对学习的一种不饱和心态,才是最好的学习状态。读书,不应该是快乐的吗?干吗非要去拔苗助长。

大班的轩轩,依旧是个快乐阳光的男孩,他每天都会早起,收拾好自己的小书包,洗漱完毕,吃饱早饭,和心心挥手,然后蹦蹦跳跳去上学。傍晚的时候,他又会蹦蹦跳跳从幼儿园跑出来,迫不及待和心心凑在一起,小鸡啄米般叨叨幼儿园的趣事。

大班上学期,轩轩参加了一个市级的古诗背诵比赛,得了一个第二名,和他一起参加比赛的,还有他幼儿园的四个同学(都已经去幼小衔接),他们几个孩子首轮就被淘汰了。家长很震怒,因为他们花了大价钱,让衔接班的老师天天带着孩子们背诵,孩子们被逼着背,吃饭背,走路背,回家爸爸妈妈还会陪着背。

这些是君君妈妈打电话对齐臻说的,她打电话的目的是想问问轩轩的古诗是在哪里辅导的。齐臻告诉她,轩轩就是在幼儿园和老师们一起背着古诗做游戏,君君妈妈还不相信。

“其实君君背得挺好,就是有些紧张,是不是你们给他压力了?”齐臻问君君妈。

“对呀对呀,还想着拿个奖,去报外国语呢,结果这个孩子,到了关键时候就给我掉链子!”君君妈妈掩饰不住遗憾,“他就是紧张啊,你说他明明已经背得很熟了,怎么感觉在场上就是反应迟钝呢?”

“可能是我们大人整天强调,整天嘱咐,孩子有了压力,生怕发挥不好,结果就紧张了呢。”齐臻说,“有个教育家说过,我忘了是谁了哈,不刻意结果,才会有好结果呢。”

“对了,轩妈,你家儿子爱不爱学习啊?君君好像厌学了呢,一到上学时间就喊肚子疼,去医院查了无数遍,都没事,老师说他是装的!”君君妈妈的语气里,有扯不尽的失望,“我看看这几天给他从衔接班退费吧,还是到幼儿园和轩轩一起。”

一周后,君回到幼儿园,脸上也渐渐恢复了笑容。轩轩回家说,衔接班的老师每天都让君君背书,做题,还要学英语,学不好还要打手板。

幼儿园下学期,轩轩参加了一个演出节目,他扮演私塾先生,领着十几个“学生”背诵诗词。老师给他穿上长袍大褂,带个小瓜皮帽,架着副银边眼镜,叼着长烟斗,还画了两撇小胡子,真是活脱脱一个私塾老先生。

到了正式表演的时候,有个“学生”因为紧张走错了台步,直接撞到了轩轩身上,眼镜撞掉了,烟斗撞掉了,瓜皮帽也撞掉了。观众席上一下子紧张起来,空气似乎凝固了。

轩轩呢?他一直保持着唇角上扬,抬手拍了拍那个“学生”的屁股,就像老师在教育顽皮的学生,然后,和着音乐节拍,捡起帽子、烟斗和眼镜,戴上帽子,挥了挥手;叼起烟斗,转了个圈;戴上眼镜,冲着观众席扮了个鬼脸。

一片掌声雷鸣。他们竟然取得了一等奖!

比赛后,齐臻和老师们说起那个掉眼镜的构思太有意思了。老师们却说:“姐啊,那不是排练的情节,那是意外啊,我当时都吓傻啦。”“得亏咱轩轩机灵,随机应变能力真不错啊。”

“轩轩,你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妈妈感觉你不是在表演,而是在享受舞台呢。”回到家,齐臻抱着心心,对轩轩一顿猛夸,“心心你知道吧?哥哥在舞台上啊,那就是一道光,快乐,闪亮!”

“嗯嗯,不错不错,遇到突发情况还能保持微笑,心里不慌,真不错,儿子!”陈岩大手一揽,把轩轩高高举了起来。

幼儿园大班在无声无息里,慢慢接近了尾声。这天,轩轩放学回家,就和心心头顶着头商量着要给幼儿园老师画一幅画。

心心是个很有绘画天分的小丫头,不到三岁,就已经可以画出很美的花草长卷,还是在从未拜师学艺的情况下。所以轩轩想让心心画画,他写感谢的话,然后装进浅蓝的信封,送给老师。

陈岩和齐臻建议给老师买个小礼物,不用很贵,实用的就行,以感谢老师的辛苦培养。可是轩轩却说,送老师礼物其实就是让老师为难——老师不缺那点礼物,但是如果送了,老师不收,就是不给家长面子;老师收了,就等于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不得不说,刚刚六岁的轩轩有着同龄孩子少有的老成,还有棱角分明。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