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成长中,做个傻瓜何尝不是一种快乐

共读第945天

(每天早上6:00,我们一起用声音唤醒一整天的好心情,在阅读中遇见更真实的自己)

今天我们开启了《认知觉醒》第六章第二节(纸质书P153-170)的共读,通过本节,我们了解了学习中的悖论,以及为什么在学习中有时候需要“傻”一点。

01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阿甘这个人物?就是那个什么都不想,只是跑只是跑,然后影响了无数人和他一起跑的人?

或许,我们正需要点他这种“傻傻”的精神:斩断幻想、踏实行动

身边的确有很多“凡事必须看到明确的结果后才行动,如果前景不确定、不明朗,即使别人说得再有道理,也不投入;或是如果一个道理或方法不能让自己快速发生变化,就要不断寻找”的人。

自己又何曾不是其中一员。

所以我们要么裹足不前,要么不断找挖井点,就是无法深入。也许某一次,我们离挖到水源近在咫尺却最终放弃,谁知道呢。

究其原因,是我们对成长中的悖论了解太少,也就是“想看到结果再行动的人往往无法看到结果。”

因为在行动前后,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是不同的。

行动前,我们只能看到平面的那部分;行动后,我们可以看到立体的、侧面的部分。

换句话说,行动前,我们可能看到的困难更多,而行动后,我们突破的方法更多。

船如果一直停在港口,便无法欣赏到大海深处的波澜壮阔。

那些拥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阅历的人,认知水平必然不同,对事情的判断也会不同。

读到这里,不由得想起前些年读《遥远的救世主》,特别理解不了丁元英的不争不抢不理论,而近10年的学习成长加实践才明白,在他的认知里,纬度不同、人生高度不同,根本没有争抢理论的必要,真这么做了,反倒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

所以,just do it!

02

虽说“想清楚”很重要、思考很重要,但是依靠低维度的认知和经历,我们很难看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当我们绞尽脑汁去想却仍然想不清楚的时候,就依前人的假设先行动起来吧。

先完成,再完美。

我的经验是,把自己想做的事全部列出来,然后按重要性进行排序,排序完便去行动,并在行动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然后不断进行迭代更新。

虽然结果并不一定如我愿,但这种踏实感,这种专心做事的淡定感,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

有人可能会说:做了肯定要结果啊!不然做它干啥。

那就试试作者的方法吧:突破阈值

所谓“量变才能产生质变”,如果付出的努力低于阈值时,行动的效果就不明显。所以专注、持续地行动吧,直到突破阈值,就能看到更高层次的风景。

尤其在自己觉得很难坚持的时候,可能正是自己要突破的时候。

03

总结下来,就是在学习成长中贯彻“傻傻”的精神,即“觉得别人讲的道理有理有据,而自己暂时无法反驳,碰巧自己又非常想做这件事,那就相信他们说的是对的,然后笃定地行动。”

在实践途中,保持思考,用行动反复验证他们的理论,不适则改,适则用,直到自己真正做到为止。

相信自己终有拿到属于自己成果的那天。一起加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