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贴“福”字

迎春接福,是民族的传统习俗。古代的福指”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用今天的话说,即长寿、富贵、健康安宁、崇尚美德和尽享天年。如果五福齐全,就叫“五福骈臻”。每年当春节来临之际,家家备斗方红纸一张,上书一个粗壮的福字,然后张贴在大门上,以祈新的一年福星高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相传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大孝子康熙想起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遂决定自己为祖母请福。沐浴斋戒三日后,一气呵成了一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

    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无寿是为无福可受”。康熙将福、寿两字形为一体,做到“福中有寿,福寿双全”。更神奇的是这个“福”字还可分解成“才”、“子”、“多”、“田”四个字,有“多子多才多田多福多寿”,又因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

一个福字能带来这么多好处,可有的地方为什么要倒贴“福”字呢?

相传一年除夕,恭亲王府大管家写了个大福字,派一名下人去张贴,那人目不识丁,难辨倒顺,将福字贴倒了。恭亲王大发雷霆,好在大管家嘴巧善辨,他说:“王爷息怒,此乃福到之意。路人见之,不是都在说’亲王府福到了’吗?”终于,亲王由怒转喜。――这一喜,福字倒贴,从此却又成了新的传统了。

其实,民俗传统中,倒贴福字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地方是水缸和垃圾箱上,由于这两处的东西要从里面倒出来,为了避讳把家里的福气倒掉,便巧用谐音“到”,倒贴福字,用“福到”来抵消“福去”,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另一个地方是在屋内的柜子上,表示福气(财气)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至于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从来都是正贴,表示庄重和恭敬。

不论王爷还是平民,对可享之福还是应该珍惜,尤其是由权而得的福,如不加以节制,势必成为“福兮祸所伏”。故宋太祖赵匡胤见公主衣著奢华,他面有愠色,道:“汝生长富贵,当念惜福。”

“惜福”是中国人的一条道德铁律,所谓惜衣有衣,惜食有食,惜福有福。即便身处金衣玉食之优越,亦当思一粥一饭、半丝半缕来之之不易。

大红纸上一个福字,人人感到的是融融春意,家家看到的是福星高照。在此迎春接福之际,恭贺诸位多福多寿,万事如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梦回几度飞扬 悲未忘 杀敌甲 金可万 恨亦在 泪渺茫 心未忘
    assonon阅读 1,495评论 0 1
  • 已经和你结束了 我的礼物却还在心里 我的糖还在兜里 路边的花摘下在我手里 我仍然想送给你 除了眼泪和你 我真的什么...
    温柔鲸阅读 1,423评论 1 1
  • 昨晚看了陈奕迅福州站的another life 的演唱会。这算得上是我第一次看演唱会。可以近距离看着喜欢的歌手倾力...
    北斋小姐阅读 2,823评论 2 4
  • 好的爱情需要你耐心去等,就如好的咖啡需要慢慢去品。 依依,一个男孩子嘴里撩不到的女子。她平易近人却又拒人于千里之外...
    雪球球阅读 1,69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