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各位读者朋友们,大家好。又到了和大家介绍《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的时间。
这套书系精选了我国百年间已出版的具有较高思想价值、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百余部经典儿童图画书作品,系统展示了我国儿童图画书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魅力。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本纯正中国画风的图画书作品,名字叫作《画马》。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入选了众多书目,大家可能对这部作品还不太熟悉,但是要说起另外一部作品《聊斋志异》大家肯定都知道。
《画马》这部作品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这部作品是为了赞扬赵子昂画马的高超艺术,生动地写出一篇神奇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马》这部作品吧!
封面上出现的人,他叫崔生,看他住的穿着,大家就能知道,他非常贫穷。
一天早上,崔生的院子里出现了一匹马,我们听一听它怎么描述的啊,“黑皮毛、白脸纹,神俊不凡,只是马尾巴不太齐整,有多处好像被火燎断的痕迹。”
大家仔细看一下这匹马,它的确如同描述的一样,尤其是尾巴上有白色的被火烧过的痕迹。崔生将马赶走,可是每到夜里它又跑了回来,天天如此。
于是崔生决定借这匹马去一趟山西找做官的朋友,并在临走前叮嘱家人,如果有人来寻马,回来定会还马。
这匹马一路上奔驰如飞,(如果喜欢中国画的朋友,可以仔细欣赏一下这一幅图,山间美景,斑斓如画,浓淡交替,也许也预示着崔生以后的生活)他们很快到达了目的地。马一下子引来了路人的围观,大家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神俊的宝马。
可是这件事马上就惊动了晋王,晋王要用高价买这匹马。
崔生担心原来的主人回来找马,所以用了半年的时间等待马的主人,始终未等到,最后崔生将马卖给了晋王,并拿这些银子到集市上做起了买卖。
有一天晋王有急事,派手下一个校尉骑着这匹马前往临清县。没想到半路上,马逃跑了,一直跑到了崔生的邻居曾伯家。
校尉紧跟着跑进了门,却发现马不见了。曾伯也说自己真的没有见过。你们呢?发现了吗?这匹马到底藏到哪里去了呢?
校尉突然看到墙上挂着一幅赵孟頫画的骏马图,而这匹马和逃走的马一模一样。
你们在这幅图上发现了什么?没错,画中马的尾巴也有多处被燎断的痕迹,原来啊,是画中的马成了精!
可是这样的事情怎么能让晋王相信呢?校尉只有拉着曾伯去县衙门打官司。
这时碰巧,遇到了做买卖发大财的崔生回来。崔生听说了此事,连忙跑到衙门,拿出八百两银子替曾伯赔了马钱,打发了校尉。
曾伯哪知道,崔生的钱都是自家墙上的马帮的忙呢……
在《画马》的故事里,有两位十分重要的角色,也就是封面上出现的这两位。
一位是崔生,作品塑造了这样一位诚实,笃厚,洁身操守和知恩图报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可以从崔生拿钱做生意发财这件事中看出,他是一位很有经商头脑的人。
而另外一位主角就是这匹黑马了,我们除了关注故事的情节之外,不要忽略细节的观察。这匹骏马在每一页里都会出现,可是你们有发现过它的表情变化吗?
从一开始马遇见崔生,不愿离开院子时那种企盼留下的小眼神,再到准备出发时那种激动、神气的表情,还有看到崔生卖他时诧异的表情,挣脱缰绳逃走的神态,关注这些细节的时候,不自然地会让我们带着另外一种视角去重新品味这部作品。
大家仔细观察会发现,校尉走进房间只看到墙上挂着一幅赵孟頫的骏马图。
赵孟頫是谁?可能还有些朋友不太了解。我们常说“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赵孟頫就是赵子昂了。他是元代著名画家,他的传世之作《浴马图》至今还在故宫典藏。
在这里要讲一个民间流传的小故事。据说他在画《浴马图》的时候,日思夜想。午睡的时候,梦里想的也是怎样画马。他夫人看他一直睡不醒,就去叫他起床,结果看到他时大惊失色,叫出了声。赵子昂这个时候醒了,问她怎么回事。他夫人说,我看到在床上的不是你,而是一匹马。后来,一位高僧告诉他“世间万物唯心所现,心想马时,心即是马。”
虽然这个典故肯定是人们的杜撰,但是可见他为了画马,已经快要到走火入迷的程度了。当然关于赵子昂画马的故事还有很多,例如《红楼梦》中也有提到过,可见大作家曹雪芹也是赵子昂的粉丝呢!
故事说完了。
我们刚才就谈到过,这部《画马》的作品出自于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聊斋志异》,而大家知道“聊斋志异”四个字是什么意思吗?
其实,“聊斋志异”的意思是指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
大多数人对“聊斋”的印象就是鬼故事全集,而实际上,如果大家真的去了解了《聊斋志异》全书,就会知道,在这部491篇故事的巨作中,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这样一部来自于聊斋的作品呢?
其实,从《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就能知晓几分。
一是采用传奇的方法来记录怪异事件。传统的志怪小说,大抵叙述鬼神怪异之事,篇幅短小又仅“粗陈梗概”,语言简约而显露不出文采。蒲松龄借用传奇的特长,来写花妖狐魅,使小说内容精彩且充实,情节离奇而生动,展现出极其迷幻曲折的色彩。
二是情节委曲,叙次井然。《聊斋志异》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情节。文言小说演进的轨迹之一便是由粗陈梗概到记叙委婉。《聊斋志异》中精心结撰的故事多是记叙详尽而委婉,有的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
《聊斋志异》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更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
三是描写丰美,形象生动。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作品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
四是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句式富于变化。如篇目《婴宁》中,写婴宁爱笑,就用了“笑容可掬”、“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复笑不可仰视”、“大笑”、“笑声始纵”、“狂笑欲堕”、“且下且笑”、“微笑而止”、“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浓笑不顾”、“孜孜憨笑”、“笑处嫣然”、“笑极不能俯仰”、“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总共不下二十余处,但无一处相同,各有特色,且符合不同的情境。
这是故事背后的故事,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创作者吧!
由于《聊斋志异》是文言文,因此本书邀请到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图画书研究者、翻译家阿甲老师来改写。
阿甲老师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是儿童网站“红泥巴村”、红泥巴读书俱乐部创办者,致力于研究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近20年,著有多部儿童阅读理论书籍,译有100多种世界经典图画书。
再来隆重介绍这部作品的绘者,著名中国画画家戴敦邦老师。
自称“民间艺人”的他,擅长人物画,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是蜚声海内外的中国画大家。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会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他为《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聊斋》《西厢记》《长恨歌》等四十余部古典作品创作了大型画册。因其创作上的巨大成就,曾于1988年被列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尾曲《好汉歌》里的一百零八将图,就是由戴敦邦老师所绘。
此时,是不是让你们更感受到经典的力量呢?
所以我们再回头仔细欣赏《画马》中的“马”,你们是否也觉得它快要从书中跑出来了呢?
《百年百部中国儿童图画书经典书系》里除了有这样一部奇异故事以外,还有好几部这样有些“魔力”有些“神奇”的民间传说故事。比如讲述元宵节花灯来历的《灯花姑娘》,比如从香蕉里出生的孝顺孩子《香蕉娃娃》,等等,敬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