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2014年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这样一句话“企业家种树,金融家摘果”自从我听明白的那一天起,仿佛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金融家的种子,我到处寻求养分,让种子生根,发芽,并希望能成长成参天大树。这是我在未来所向往的方向,也是我的梦想,为中国金融机构化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我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家一旦把事业做大做强到一定规模,就必然要面对与金融家的博弈。不过,银行、基金、投资公司这些机构往往关心的不是生产、营销、经营品牌,而是尽可能快地将企业股份低买高卖、赚取差价,就像三新学堂先生说的那样“大企业的钱都不是靠经营赚来的钱,而通过买卖赚取的差价”。
企业家辛苦育苗种树,金融家摘得大部分果实。当在大多数企业眼里这样看待金融家,有人说是投机,是不务正业,还有人说不加节制的金融衍生产品崩溃引发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坍塌,进一步连累实体经济遭灾受难,成百上千企业破产、成千上万人失业,企业家和大众要为金融家闯下的祸买单!这一切都是金融家的的错!!!
如果中国企业家不改变观念,以下悲剧还会重演,看看这些案例,这仅仅是其中一少部分,还有很多很多……
案例一:达能收购乐百事控股92%,创始人与其团高管“被辞职”
乐百氏处于巅峰状态,其乳酸奶连续几年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纯净水居第二。直到遇了达能。表面上看来,达能是家生产饼干的企业,其实其业务扩张与“并购”二字密不可分,它的诀窍是不断以贱买贵卖的方式“吃进”和“吐出”,只要立竿见影的财务效果、不花时间和精力去培育和经营事业。如今乐百氏也渐次衰弱不堪,如今市场上已经难以见到其产品。国际金融家为中国的实业家上了第一课。
案例二:六神无主的朱新礼
对于16年只做一件事的朱新礼来说,卖掉汇源无异于卖掉自己的新生女儿。他不得不在“卖身契”上签字,祸根在于汇源控股早先和达能、华平基金签订过一份三方关于股权转让的备忘录,其中规定汇源控股必须和达能以及华平一起捆绑出让汇源果汁的股份,否则必须赔偿后者的损失。朱新礼中了玩资本起家的达能的捆绑之计!2007年,汇源失掉了包括四川和贵州在内的3个销售区。你看到的汇源已不是中国品牌,而通过汇源带来每份收益都源源不断的流向国外。
案例三:张兰净身出局俏江南
前段时间张兰净身出局俏江南被传得沸沸扬扬,2016年初,各位餐饮老板的朋友圈又开始了一轮新的关于俏江南的反思,张兰最终从俏江南被净身出户的真正原因也是“资本博弈”的结果。23年辛苦创业,最终落得从企业“净身出户”的下场,这不公是俏江南创始人张兰的故事。更是中国企业值得思考的地方,如果没有和资本联姻,张兰或许没有机会去尝试实践其宏大的抱负,或许至今仅仅维持着小富即安的状态,但至少还能保全她对企业的控制。而面对资本,我们中国的企业又有几个能做到游刃有余呢?
案例四:外资围剿 两面针不战而逃
中国著名民族牙膏品牌“两面针”曾创下过销量超5亿支、仅次于佳洁士和高露洁两大外资品牌的骄人市占率。但近几年面对外资牙膏品牌的围剿,不仅不挺身应战,反而主动投降,进军其他行业。现在的结果是公司每况愈下,牙膏等主业业绩不振;另一方面,进军房产金融的多元化努力不仅未见成效,反而深陷泥潭。有投资者甚至对下月即将退休的董事长马朝梅发出了“你若退休便是晴天”2008年,两面针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梁英奇与总裁岳江因虚报年利、违规买卖股票双双辞职,如今的两面针牙膏很少能看到。目前中国牙膏市场,高露洁、佳洁士、黑人等外资品牌占了大约70%以上的市场份额,云南白药、冷酸灵等本土品牌的市场份额只占了不到30%。
案例五:中国的南孚,民族的力量,如今南孚72%股份在美国人手里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一夜之间就落入美国人手里!南孚电池总经理丁曦明悲愤地说,“如果我们还称自己是‘民族力量',国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
中国企业家不能低头拉车,还应抬头看路生产创造价值,是让企业家立于不败之地的信仰!而金融和资本的力量也不可小视。我们不能否定金融家在经济中必不可少的积极作用,例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帮组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等等。但是“中国人应该意识到保护本民族利益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落入谁手?已成为今天经济理论的最大问题。控制自己的产业资源,是一个大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该做到的。‘买办经济’能得到繁荣,却不会得到尊严”。中国企业不只能低头拉车,还应该头抬看路!而当下最好的学习就参与,而不是空谈。
李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