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的蚕宝宝吐丝时,陈老师突然掀开教室地板——下方竟是用粉笔画的食物链图谱。"每组领养三条蚕,所有行为将触发经济涟漪!"她马尾辫上的蝴蝶结实为弹簧秤,正称量着桑叶成本价。
喵叽用零贝币竞拍到向阳窗边的蚕座,童童的数学模型显示此处桑叶转化率最优。点点却把蚕宝宝偷偷换成橡皮虫,直到吐丝日才露馅——她囤积的真蚕丝在黑市涨价300%。四年级班用浇水壶扫描蚕茧,盗取最优养殖数据。
"现在引入外部性评估!"陈老师敲响用蚕匾改的警示锣。童童组因蚕粪堆肥获生态加分,喵叽的蚕丝手工艺品带动二手市场,点点乱丢的桑枝却让操场滑倒三人,医疗费直接从班费扣除。"这就是负外部性成本!"陈老师没收的蚕茧里,藏着四年级班投放的竞争性蚕卵。
转机出现在蚕丝拍卖会。童童用数学公式给每条丝线标"环境贡献值",喵叽的手工课教具让废丝增值。点点为抵债推出"蚕砂除臭包",却因未标注过敏原被投诉。四年级班的浇水壶突然黑屏——他们盗用的数据包含陈老师学生时代的养蚕失败记录。
"现在召开环境听证会!"陈老师给每人发昆虫触角头饰(运动会剩的)。童童展示生态循环模型,喵叽推出污染补偿方案,点点用眼泪泡发的蚕砂面膜被当反面教材。四年级班趁机抛出"碳补偿券",却被发现用去年植树节数据造假。
风暴平息时,蝴蝶效应簿挂满教室。童童的公式新增环境变量,喵叽的残丝编成经济生态链,点点的罚款记录化作警戒红线。陈老师账本写着:"外部性净值=童童的帕累托改进-点点的市场失灵²÷喵叽的边际效用......"
放学铃响,蚕座下的粉笔图谱悄然扩散。喵叽在茧壳里发现陈老师1998年的检讨书:"因养蚕引发教室过敏事件..."而浇水壶投影出新的振翅轨迹,光点组成下章标题<公共品的囚徒困境>。点点兜里的蚕砂突然蠕动——竟是偷藏的蚕宝宝破茧成蝶,翅纹恰似供求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