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19 佳佳 原创分享第661天

坚持分享,记录美好

        本学期开学以来一直就有一个想法,把每一个孩子的进步都记录下来,然后发给他们的家长,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在学期末的成长记录册记录中也可以有所体现,而告诉父母,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让他们看到孩子的优势。

        根据以往的经验,在家长会抑或是家长沟通谈话的过程中,更多的会提到孩子的不足之处,尤其是从家长这个方面,每次跟老师沟通时,都会细数自己孩子的一大堆缺点,希望老师能够多指正、多教育、多批评,而对于自己孩子的优势,却视而不见。做得好的时候认为这是孩子应该的,做的不好的时候就大发雷霆,或者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进行思想教育,仿佛孩子做的不好才是常态。当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感觉自己心里一块石头落地:我终于有机会可以批评教育你了,你果真就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就说你上次的进步是偶然现象吧,现在终于证实了这个想法!诸如此类的想法和做法,很多家长都有过,当我们提出这样的一种行为的时候,所有的家长都会忍不住点点头苦笑一下,因为大家都在做着相同的事情,尽管知道这不太合适,却总是忍不住的去做,这就是传统的挑错思维在作祟。

        很多时候,家长们都在反映:老师说的话,孩子都会听,可是在家里,父母说了相同的话,孩子就不会听。恰恰是因为在学校我们用了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去对话,老师做到了倾听,做到了尊重,做到了接纳孩子,孩子会感觉在这件事情上老师是和自己在统一战线的,我们是站在一起去解决问题的;而在家里,爸爸妈妈所说的方式通常都带有命令指责甚至否定的意思,让孩子感觉到不公平,难以接纳,还会感觉到不受尊重,就好像父母在和问题站在一起,跟孩子对抗的感觉。所以,相同的事情,孩子会听老师的话,而会去抗拒父母的命令,这是一个非常好解决的问题,只需要父母改变说话的方式就可以。如果说一下子改变不了,那就从孩子发言时,父母保持沉默,认真地倾听开始吧!

        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无论孩子要表达什么,都不要试图认为自己了解孩子,清楚他接下来要说什么,即便你的内心有非常确认的答案,也请认真地去听孩子说,让他去表达。成年人比孩子成熟的一点就是:懂得在恰当的时机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注意这里我说的是懂得,不是能够,因为想做到“能够控制情绪”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修炼的,就让我们从有意识地控制情绪开始吧!让孩子尽情地说尽情地表达,我们就把嘴巴闭上,把耳朵打开,去听一听孩子的心声;把所有的评判先放在心里,让孩子能有一个安全的可以表达的环境,这就是打开沟通之门的第一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