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心理健康日,我们一起去感恩自己在过程中的那些付出吧!谢谢自己辛苦早起挤地铁,谢谢自己完成了今天的任务,谢谢自己日复一日坚守着这份早出晚归的工作,谢谢自己在这个城市独自一人坚持到今天……对过程的关注和肯定有助于自尊的提高,也能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
我们丢失了关注小成就的纯真
记得上幼儿园时,教室后面有一块白板,上面写着每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名字后面参差不齐地贴着老师用红色彩纸剪的小花。每天放学前,老师会在某些名字后贴小红花,那是一天当中我们最兴奋的时刻。
“小Z今天听写满分!”
“小K今天把教室打扫得很干净!”
“小T今天出了很棒的板报!”
……
那时候,再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能被看到,我们简单纯真的心,为每一次进步欢呼雀跃,因每一个奖励骄傲自豪。
而现在,我们每天都在为没做到的事自怨自艾。自责今天又没有按时完成工作,后悔今天的采访准备得不够充分,羞愧今天和同事沟通时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每一天,我们都在反省和自我批评中结束一整天。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所谓的自省和反思,通常是针对没有做到的部分。包括在原生家庭中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遍遍提醒应该改正的缺点和应该提高的部分。
我们通常看不到自己做到的部分,因为觉得那些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按时起床,按时上课或上班,比如看了十分钟的书,比如提交了一份完整但不出彩的稿件或策划书……你看不到!因为那是你所扮演的角色分内应该做的,所以不足挂齿,必须得足够出色和完美,那才有价值。可是,如果你试着从角色里走出来去看看,你自己作为一个纯粹的“人”做到的是不是已经很多了?
为什么我们只在乎结果?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第15集中,塔尔.班夏哈(Tal Ben—Shahar)说到两种人应对目标和过程的基模:
第一种,可能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模式,我们寻求从A直达B的那条最完美、最高效的捷径,我们不允许自己有错误和挫折;我们只关注目标,其他的部分都不重要;我们只看杯子空的部分,因为未完成的部分可能就意味着失败。基于这样的模式,我们便养成了只看结果的习惯。
而第二种人,他们接受路程中有不可避免的弯路而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虽然失败也让他们沮丧但他们能将失败视为一种反馈和机会,吸取教训之后就离目标更近一步;对他们而言,路途和终点都是成功的部分;他们专注于杯子满的部分,因为他们既享受达成目标又学会了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步。
我们都是逐利者
塔尔.班夏把第一种人称为“逐利者Ratracer”,凡事以达到目标为准。他们会持续处于压力之下,只能在达到目标之后感受到暂时的轻松。
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我好像并不那么怀念。虽然有零零散散的快乐,却也抵不过每一阶段笼罩着我的压力。小学要认真学习考好初中,中考要努力奋斗考重点高中,高考要拼命考上好大学,大学里为了奖学金和考研也不轻松……
我就在A点到B点的过程中前进,就好像不断向上爬的猴子,相信这一阶段完了下一阶段就轻松一些了,相信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就舒服了。我盯着目标拼尽全力往前跑,看似是为了目标,其实很多时候是在压力地驱动下过度消耗能量。
直到身体和心理出现明显的问题我才知道,如果当下不改变,未来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如果现在不选择快乐,将来也还是会苦涩煎熬。
我们如何爱自己?感恩过程中的自己
我们容易陷入对结果的回报之中,做得出彩才值得肯定、排名第一才值得夸赞、考上名校才值得骄傲,导致我们越来越难以肯定自己。
曾经有一段很糟糕的时期,我的咨询师布置了个作业,就是每天睡前给自己三个夸奖,哪怕像按时睡觉这样的小事。那时我才发现我是有多久没有认可自己了,我对着镜子,嘴里咕哝着"你今天……",却讲不出一句夸奖的话。
能不能试着去感恩你在过程中那些小小的付出呢?谢谢自己辛苦早起挤地铁,谢谢自己完成了今天的工作,谢谢自己日复一日坚守着那份早出晚归的工作,谢谢自己在这个城市独自一人坚持到今天,谢谢自己工作之外还要照顾家庭……
关注过程,关注所付出的努力。经常给自己一个感恩的微笑,偶尔送自己一份小礼物,去看到每一个进步和付出,就像我们小时候贴小红花一样。
知己主义观点:
你可以渴望成功,但不要失去享受当下的能力。在压力的驱使下直奔目标而忽视过程,会让我们的生活黑白化,缺乏弹性和丰富的可能性,长此以往,我们会变得麻木而贫乏。对过程的回报有助于自尊的提高,也能让我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