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嘲笑“高考工厂”?

每当高考临近,闻名全国的”高考工厂“都会在被讨论的同时,伴随着漫天的嘲笑。即使每年高考成绩发榜之后,这些“高考工厂”以极高的本科上榜率、名校录取率,也无非让质疑、嘲笑它们的人闭嘴。

我一度会想象,假设这些“高考工厂”的毕业生里出现了引领政商界的大牛,大概那些嘲笑声也不会就此消失。

“高考工厂”引来嘲笑的“笑点”,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类:摧残人性、泯灭个性、摧毁活力、考试机器、死记硬背、、自杀率高——整理自网友评论。

目前的高考考点究竟有多少实用部分,对一个人的成长和个人素质构成究竟有多大益处,很难说得清。

但很容易举出的一个例证是:在中国沿袭几千年的科举制度,即使范进这样的奇葩并不少,但也出现了韩愈、苏轼、王安石、张居正、李鸿章等大批能著文、能治国的的“大家”。所谓“高手在民间”,自科举出现以来,民间的高手究竟有多少?他们在历史上的地位究竟如何?自有人评说。

能够比同龄人考到更高分数的人,他的专注力、他的创造性、他的自制力、他的记忆力、他的逻辑判断,自然整体优于其他人。以至于出现一个段子:即使将游戏作为进入名校的选拔标准,最终独占鳌头的,还是能在高考中发挥出色的那群人。

不信,看看英雄联盟高校排行榜。


高考作为科举之后的另一个全国范围内选拔人才的模式,以其考点之多、覆盖面之广,足够筛选出能在其中游刃有余的人,进入更好的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果有一个榜单,毫无疑问,才更好大学毕业的人创造出来的经济总量、政治贡献,绝对压倒性的超过所谓遍布高手的民间。

既然如此,“高考工厂”以更高效的方式,以更好的结果,在完成“取得考试分数”这件事比大多数院校都要出色,有什么问题呢?

可以嘲笑高考,也可以拒绝高考;

可以嘲笑“高考工厂”,也可以拒绝“高考工厂”;

可以嘲笑中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也可以拒绝现行的大学教育。

但,你真的敢?

祝好运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