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过计算,按照一个人活到85岁计算,一生也就三万多天。其中还有三分之一是睡觉。还有三分之一是吃饭交友休息娱乐。真正用于工作学习的时间真的也就三分之一!
也就是一万多天的有效时间。是二十四万小时。
也就是这二十四万分之一的时间,硬是把人分出了人生的高下。
有人成为了熟练的技术人员,有人成了专门领域的专家。
现在让您用一万小时来专门熟悉一个领域或一件技能!
您看合理吗?
说起来,很多人都觉得挺合理的,专家嘛,肯定要专一门的。时间嘛,一万小时定律也是有道理的!
我在大学工作了近三十年,看过不少专家,当然也看过更多的砖家。
我的经验是,都是行业翘楚,两者很好区别,就是以情商(社会责任)高低来区别。
专家和砖家共同的标志都是:
经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这是学历要求。
有过硬的专业积累和见地~这是专业素养。
有公认的学术成果~这是专业领域的地位标识。
至于名气,社会兼职,学术职务,我觉得都是虚招子,不说也罢。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以情商(社会责任)论高低呢?
我举个两个例子:
第一个
你在大学本科毕业之后,想要深造还是就业?
有梦想当专家的,选择自然有直通车和区间车两条路。
直通车自然是一路读书到博士,成为专家。
区间车可就选择多了,可以先工作几年,再读个在职研究生;
或者一路升职,到了高管,读个特招的在职博士,成为专家(?)或者砖家;
现在又多了第三条路,来个四加四,毕业就是复合型人才!妥妥的专家(?)砖家了!
据说这第三条路还是和“漂亮国”那边学的呢。
第二个
大学本科或者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了。
到基层工作了多年,在实践的锻炼中成为了一个专业里手。
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和困难,同事和领导不约而同的想到你,而你不负众望,总是能过关斩将,解决问题。
工作单位甚至有一个说法,叫“有困难,找某某”。
这样的人,也是一种专家吧?
更有第三条路是实践出真知的专家,我就不赘述了。
成为专家,一万小时的专业素养万不可少;
成为砖家,随时随地包装个标签都是可以的。
区别只在情商高低(社会责任)。
这里,我只是想说,如果那些是是而非的专家(砖家)当道,悠悠逛逛的把握着人命关天的部门或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通道,我们这些老百姓怎么弄啊?
我有再好的容人之量,容言修养,事关我的老命安康,真是是不能忍受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