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的伤痕》西村京太郎 社会派推理 日系 个人完全主观评分6.5分
该书是一本社会派推理,作者是西村京太郎(之所以开头说明是它的属性太跳跃)。看过他的《双曲线杀人》被故事诡计以及故事背后的社会性震慑到了(这个之后可能会单说),才买的这本天使的伤痕。第十届江户川乱步奖的获奖作品,然而,说实话看完的我是有一点点失望的。好像干过很多这样的事情,看一本电子版的小说→好棒,诡计太棒了!故事太棒了!→查查这个作者的代表作→入手实体书→我好像被伤害了...循环反复,至今没破这个循环的只剩下阿婆了,但是却在图书馆看完了...这就直接导致了我的藏书质量堪忧。
说回这本小说,虽然是有些失望,但是并不是一无是处,客观来说也算是65分的推荐水平吧。封面是难得的小清新而且干净,跟标题很搭,看完之后跟故事也很搭,乍一看还以为是散文一类,不愧是火车客最爱的国民推理小说家,还考虑到了我这种戴个眼镜一本正经的妹纸带本《人骨拼图》《分解诸因》上火车的不便性(然而,这个真没有...)。故事总体来说流畅,是很普通的走访类,很适合作为主角的记者。主体线索杂糅,都是小点,看起来并不费劲而且环环相扣,很容易看下去,正常应该是3个小时的样子(虽然,我看了较久)是一本相当适合在火车一类的交通工具。而且,重要的是除了流畅故事的主体结构还是很棒的,前面大部分在讲各种各样的“天使”,直到出现的真正“天使”以及属于社会派的“伤痕”,不仅前后呼应而且相当的点题,最后的结尾跟序相对照一看一股悲伤感油然而生。我还是很喜欢这类相对较为古老但是有趣的叙事技巧的。而且,我认为作为一本推理小说,它应该是相当有趣的,所以不仅是故事主体结构(包括一些叙诡类都是相当棒),甚至标题排版字体字号都可以作为诡计的一部分,来发扬光大。就像是漫画,它的分镜在这本漫画书摊开的瞬间,可以通过不同的分镜线条来操控读者阅读的时间跟节奏,达到最好的效果。
有点跑了,回到这本小说,它作为一本推理小说,人方面,跟上一本《东京空港杀人事件》一样里面的警察办案基本是靠猜,而记者查案的过程也很突兀,显得很没规矩?反正就是让我看起来不是不爽(不行,下一本小说一定要看有人格魅力的名侦探类!智商跟我一样的破案者看的我不甚嗨森呀)。诡计方面,其中很多线索跟凑出来的一样...我会说我看了个开头就猜到了凶手么。主流诡计跟开玩笑一样,还是我最最最讨厌的机械类,而且也并没有突出特色。可以说完完全全在意料之中(这就是我失望的主要原因)。推理的三大部分,凶手诡计动机全被猜到我也是有些醉了。所以,昨天我还没看最后两章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一本本格,而且是一本很沧桑的本格。
但是,这本书确确实实是一本社会派,如果没有最后两章它绝对不会得奖吧。相信作者是结合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写出来的这么悲伤地故事。最后的最后,作者把本格的那一点点东西一股抛掉,把社会的现实发挥的淋漓尽致,触动人心,总体上感觉作者信手拈来,把一个个社会问题抛出来,让整个主题彻底的升华。这里,有关于记者的讨论,文中两个主要记者,一个靠跟踪偷拍来敲诈勒索最终引至杀生之祸(实际上我是觉得他死有余辜的),一个有正义感有追求真理的好奇心也有责任感,最终带领读者走向真相,但是我依然觉得他也透露出一些狡诈诡辩的气息。这其实可以看到很多现在舆论界的氛围,但是,也透露出不断完善的气息。可以说在这个人与人的堆砌建立充满社会性的围墙里,自由的声音在自由与约束,权利与义务之间的权衡把握,是我们打破围墙,走出围城的一个最基本的先决条件吧。这里,还体现了对一种特殊儿童的关爱(这个在当时应该是有社会现象的),突然让我想起最近看的一期关于出柜的奇葩说,它出乎意料的变成了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其实不止儿童吧,我们对于各种各样的“不同”都有各种各样的态度,就拿最近常常能看到的同性恋,绝大多数支持的人也就像书里对艾氏剂儿童支持活动的签名者,能做的也仅仅只是点赞之交而已。其中的意义跟责任,真的很难超乎我们这些普通人的想象。但是,我们的社会有这么多的人,各式各样,我们并不是最特别的,甚至是平庸普通,但是在面对不同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的不仅仅是包容,也许化不同为平凡才是最好的对歧视的消除。不过关于这本书的社会性,我最最最想聊的是人际关系社会里的压力,包括书中的那个很可怕很可怕的村庄,也包括我们整个社会的人际网。我们老早就知道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但是当我们切实的了解到这句话的可怕性亲手触摸到这面透明的墙之时,也必然切实的感受到了无力。甚至连文中,田岛对于城墙打破的幻想,都不会出现。可以想象,这个要求门当户对排除异己有我们看来很愚蠢的风俗习惯却严格到令人窒息甚至引发悲剧的村庄,这个由一代又一代不断从“猪笼”长大孩子前赴后继建立的村庄,现在也有很多,可能觉得这很遥远,很不可思议。但是,事实上一代又一代的人,革新的只是极个别,剩下的人都是在摸到这面屏障的时候,惊恐失望,到最后慢慢适应,然后开始生活吧。其实,这很可怕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