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教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
大家好,根据活动安排,要求就“推进优秀文化艺术创新发展”和“用好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有关情况谈一谈看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这些问题在以前工作和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但没有对它真正进行思考研究,所以我要谈的内容难免会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我姑妄言之,各位领导姑妄听之,还请多多批评指正。
我们必须看到,近年来,我们曹县的文化建设的成果是显著的。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曹县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全面促进优秀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和传承,不断擦亮红色名片,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我是一位高中教师,那就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上着重谈谈看法吧,我认为,推动区域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对推进文化创新、进一步挖掘红色文化的教育作用具有极大的意义。
首先,高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大了对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考查力度。
从这一点上说,推进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建设是培养人才的应有之意。
“ 要在立德树人全面融入上下功夫,在深化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查和引导上下功夫。”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指出,今年高考加大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入试题的深度,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考查的广度,强化了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度。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这几高考命题牢牢把握百年党史与试题素材的融合度,用好党史“教科书”,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更加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在学校推进红色文化建设,有利于在教师中营造廉洁从教、为人师表、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风气,培育教师忠诚奉献、勤劳吃苦、团结友善、光明磊落的精神,挖掘、传承和弘扬红色校园精神,让教师志存高远,神采奕奕,敢与强的比、敢跟高的攀,既能教书,更会育人。
再次,推行红色文化建设,有利于学生扣好人生第—粒扣子。作为“00”后为主体的学生,他们并不深刻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先辈们为国家民旅所做的流血牺牲,他们对过往的峥嵘岁月的印象是浅层化表面化概念化的,若没有对我县先辈们的生活和奋斗的细致了解,很可能会产生“何不食肉糜”的笑话。我县革命底蕴深厚,革命文化资源丰富。解放战争时期,曹县作为国共双方较量的重要战场,晋冀鲁豫、华东两大野战军先后转战在这里,进行了10多次重大战役,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光辉的革命历史遗留了众多革命文物资源。2020年我县入选了国家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属冀鲁豫片区。现有已发现、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3处,其中省保3处,市县保5处。省保红三村抗日联防遗址作为军民团结抗战的典型遗址,在省内拥有较高知名度,该遗址先后被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为“山东省依托革命文物资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场所”和“山东省红色研学基地”,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的“精品献礼二十大红色基因新传承”革命文化主题线路,属“派兵去山东——八路军115师主力运动线”。2021年“红三村”刘岗村凭借深厚的革命文化和在革命文物资源有效保护利用方面的扎实工作入选“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让教师充分利用校本和社会区域资源,深挖学科教材与德育内容的"结合点,巧妙地把革命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使“红色精神”通过课堂,逐渐进入学生的心田,潜移默化地纳入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培养过程之中。
所以,我认为,推动文化建设的道路上应该大力推动曹县红色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这是深化文化改革和创新的一条很好的路子。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