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玉飞老师在群内对误判心理学的两次详细拆解,
让自己有以下两大收获:
1 更加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本质原因;
2 更加笃定了自己近期心理混乱的原因。
关于生活现象
比如第一条:奖励与惩罚超级反应倾向。
富兰克林曾经说过:如果你要说服别人,要诉诸利益,而非诉诸理性。
所以当你打算说服一个人的时候,能考虑用激励千万不要用别的。包括你在说服自己的时候。
这个对我最大反应是,了解了市面上很多激励法、目标法管理的实质。
当你树立了一个flag,比如瘦到多少斤,就去买个什么包包、衣服奖励自己时,这个包包、衣服就是你将要获得的利益,而线上的付费押金训练营,用的同样是这样的逻辑,你押金1000元在群里,完成几次作业就能拿回全额,那这个1000元就是你完成这些动作后的利益。
有了这些利益在前,无论怎样你的动力也一定会比之前更高,完成的概率也会更大。
当然期间也可能又有你的内驱力、能量状态的因素,共同作用到最后能不能完成的结果。
类似这样的误判心理学还有很多,理解他们,会更容易让自己在生活中有了更好的决策依据。
关于自身状态混乱的原因
近半个月会不想早起,没有方向,也找不到自己的价值,还特别急躁想要抓住点什么。以至于最近几天的静坐也都会躁动不安,昏昏沉沉……
在看完玉飞姐对整个误判心理的讲解后,我意识到我这个状态,总结下来,源于两方面:
1 我急于想要找到自己可交付的价值
明明身处于遍地都是机会的时代,为什么自己现在这个年龄还会平淡无奇……自己想要的生活,折腾了两三年,为啥一项都没有达成?
可能最近太静了,对这些内容的思考,让自己越来越胆怯和害怕,自己的每个想要做的事情,最后都没有形成可交付的价值。
这里的形成,指的是沉淀。我灌输的东西越多,沉淀的东西却很少,并且会让这些知道的东西越来越憋屈。还在纠结自己怎样才能抓住各个朋友圈、抖音、快手的红利期……
2 完全忽略身边最重要的“时间复利”概念
一直告诉自己要内心笃定,别太着急。
慢即是快。
But,这些仅仅变成了自己的口号……放在那里生灰。
我是做到了慢,但慢得混混沌沌,怎么可能快呢?写作的输出,纠结于定位、纠结于会不会有人看,瞎耗能,做不到持续性,没有时间的累积,最终怎么可能看到时间复利的结果?
滴水石穿,除了时间的积攒,更重要的是前面n滴水为最后一滴水带来的穿透力。
以上是对查理·芒格误判现象重新学习思考所得,这些误判心理学彼此之间不是独立存在的,就像芒格所说的Loolapalooza效应。
我们需要根据这25个误判现象,依自己的理解有所侧重,去理解,去真正的应用,而非停留在那些文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