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石头,从突兀的大山中崩裂,滑入了川流不息的河流。
年复一年,也不知是过了多久,经过河水无数次的冲刷激荡,它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原本尖锐的棱角、锋利的边缘不见了,成为了一个光光的、圆圆的石头蛋子,被称作“鹅卵石”。
一个人,当他融入社会,在一次次左碰右撞的受挫中,学乖了。他放弃了原本鲜明的个性,淡化了自我,成为了一个圆于世故的“社会油条”,被认作是“成熟”“适应社会”。
石头被磨没了棱角,是大自然的造化。人丧失了自我,却是人生的悲哀。二者的共同之处是:都要不断的经过这样那样的磨砺和洗炼。但是他们的根本区别却在于:石头永远是被动的,而人却是主动的。石头被磨没了棱角,存属无奈,而人收起棱角却可蓄势待发,为进步作为张本。
人要适应社会,但不可迷失方向。在适应社会的同时,要重新塑造自我。塑造自我的目的不是要被社会淹没,而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用百折不挠意志向社会更好的展示自我。
尽管让社会的风浪去对自己冲刷吧!多冲刷一回,就多一个进步的资本,多洗练一次,就加一分成功的力量。不要对影自怜,也不要感慨人生,只要刻意进取、永不懈怠,你一定会在社会的激流中找到一个更真实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