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
全球知名度最高的油画之一
但你知道吗
《蒙娜丽莎》并不是天生“自带”热点
这幅画成为网红的原因
起源于一场神秘的失窃案
那么《蒙娜丽莎》失窃当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盗贼又有何神通能盗走《蒙娜丽莎》?
现在
让君叔带你回到1911年8月21日
看一看那一晚
到底发生了什么
《蒙娜丽莎》?被盗了?
1911年的一个星期二。画家路易·贝鲁来到卢浮宫博物馆的大厅,支起画架,准备开始临摹《蒙娜丽莎》。然而,本该出现那张神秘微笑的墙面上,只有四颗兀突的铁钉。
路易马上找到保安报告这一情况,但保安却说“小伙子你别慌,画没了很正常嘛,上次一个摄影师兄弟预约过,指不定是他拿走拍照去了”。路易也不是善茬,直接回怼到:“一个女人要是没去找情人,那就一定是在约摄影师。”
可路易左等右等,等到中午,他要等的那张画还是没有送回来。在路易反复催问之下,保安这才去问摄影师。谁知对方却回话说这几天就没来过卢浮宫。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保安马上报了警。可这件事很难找出头绪,原因很简单,一百多年前的博物馆,连个警铃都没有,更别提什么摄像头了。因此,巴黎警察很无奈,只得大海捞针一般进行“追凶”。
咱让警察先忙,君叔先带你了解一下《蒙娜丽莎》的前世今生。
艺术界的“流量明星”——《蒙娜丽莎》
对于世界上绝大多数人,说起油画这玩意儿,第一个想到的,十有八九是《蒙娜丽莎》。
1517年,它的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应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之邀,定居卢瓦尔河边的昂布瓦斯,直到辞世,并在法国完成了这一名作。后来,《蒙娜丽莎》被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
法国卢浮宫本是法国的王室宫殿,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的国王和王后。1793年,卢浮宫演变成了一座博物馆对公众开放。作为博物馆的卢浮宫,与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世界三大博物馆。
卢浮宫有三件镇馆之宝:《米罗的维纳斯》、《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和大名鼎鼎的《蒙娜丽莎》(有网友戏称为镇馆三残疾:无手、无头、无眉毛)。
今天的《蒙娜丽莎》作为镇馆之宝,享受着最高级别的安保。它被单独挂在一面墙上,外面罩有防弹玻璃,再外还有安全隔离,人们只能远远欣赏她的尊容。
《蒙娜丽莎》带有无数的谜团。比如《蒙娜丽莎》微笑之谜。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蒙娜丽莎》都在对着观者微笑。而且她的微笑中既有高兴还有恐惧;再如达芬奇自画像之谜。美国专家莉莲·施瓦茨曾利用电脑,对比《蒙娜丽莎》和达芬奇自画像,发现两者高度相似。眼神,微笑都一模一样,或许蒙娜丽莎就是达芬奇的女版自画像。《蒙娜丽莎》身上诸如此类的谜团多达数十个,如果《蒙娜丽莎》放在今天,毫无疑问是当之无愧的“超级流量网红”。
好,让咱们把视角转回巴黎,看一看一百年前并不出名的《蒙娜丽莎》,到底是如何扬名世界的。
媒体疯狂炒作,《蒙娜丽莎》名扬世界
《蒙娜丽莎》失窃案,恰好赶上西方新闻传播史的一个节点:新闻管制放松,识字率提高,一些新型小报面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正是这些小报,以耸人听闻的方式,把重要事件的消息传送到社会各个角落。这就使得即便是对艺术一窍不通的普通人,也知道了卢浮宫有一幅名画,叫做《蒙娜丽莎》。人们看了新闻后纷纷质问法国当局,这次弄丢了《蒙娜丽莎》,下一次是不是就要弄丢埃菲尔铁塔了。
关于卢浮宫名画失窃的报道,一下子成为全球众多报刊的头版头条,从巴黎到纽约,从伦敦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件艺术品获得如此巨大规模的宣传,历史上还没有过先例。此外,盗画故事还被编成小品,在夜总会演出。有的报社为了赶热点,甚至把蒙娜丽莎的配图搞错了,可见《蒙娜丽莎》在当时并不是很有名。
但传奇的是,这一轮疯狂报道让《蒙娜丽莎》有了一夜成名的谈资,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热点话题”。甚至传出了还有人说“快乐的女人”是被观众看烦了,于是伺机私奔。(“蒙娜丽莎”是俗称,文艺的叫法是La Jaconde,字面意思就是“快乐的女人”)一件高端艺术品,因为失窃成为公共话题,又意外普及了文化知识,也算是不幸之幸。有家烟草公司打出广告,画面上蒙娜丽莎溜出展厅,躲到外面抽烟。相比之下,后来马塞尔·杜尚给她添的那两撇胡子,实在是无伤大雅。
这些种种炒作宣传让《蒙娜丽莎》从原本的一流画作,瞬间飞升到神作之列,直到它的风头盖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件艺术品。由此可见,想要出名,先得出事。
九天后,卢浮宫重新开放,拿破仑庭院南侧的入口处车来人往(当年没有玻璃金字塔),来看《蒙娜丽莎》失踪。墙上的空位留着四颗铁钉,夹在了提香和科雷乔的画作之间,就像缺掉一颗门牙。
这种奇耻大辱,巴黎警方当然不能忍。咱们接上前文,看一看忙活的不可开交的巴黎警察,到底查出了什么名堂。
毕加索竟被怀疑偷了《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被窃案牵涉极广,嫌疑人当中不乏各界名流。有人说这是美国富豪雇人所为,有人说这是德国人暗中使坏。法国保守派则继承了坏事一律归犹太人传统。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称“黑道拿破仑”的大盗亚当·沃斯也在名单之列(福尔摩斯小说里的罪犯之王莫里亚蒂的原型就是此人)。
警方抓起人来也是毫不含糊,管你是大诗人还是艺术家,照抓不误。先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遭到拘留,因为他倒卖过卢浮宫偷来的雕像,这件雕像的买主是毕加索,所以毕加索也被抓了起来。(说起来这件雕像启发毕加索画出了《亚维农少女》,开创了一代立体派画风,也算是居功至伟)。最后巴黎警方查来查去,发现《蒙娜丽莎》被盗和毕加索并没有关系,最后一看查不出什么名堂,就把俩人都放了,警察继续陷入迷思。
接下来的两年中,警方没有任何线索。直到两年后,警方接到举报说找到了偷窃《蒙娜丽莎》的贼,于是迅速出警抓捕。就这样,真凶落网了。
那么《蒙娜丽莎》到底是如何被偷出卢浮宫的呢?过程可以说是让人啼笑皆非。怎么回事呢,让君叔带你来瞧一瞧。
真相大白,原因却令人啼笑皆非
让我们回到犯罪现场。
1911年8月21日,那天是个星期一,卢浮宫依例闭馆修缮。修缮部主任皮盖在各处巡查时,恰好路过著名的四方大厅。这个展区专门用于陈列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名家。他一路检阅那些价值连城的作品:从提香、委罗内塞、丁托列托、达芬奇、拉斐尔、鲁本斯、伦勃朗,直到委拉斯凯兹。他见馆内名画无一缺失,满意地离开了。
谁知,皮盖刚刚离开大厅,墙上的一道暗门便打开了,从里面悄悄走出一个人。这间隐蔽的小屋是储藏室,里面堆满了画框、调色板之类的画具,全部用于美院学生临摹卢浮宫内大师的画。这个神秘的窃贼正是卢浮宫雇的刷油漆的临时工,名叫文森佐·佩鲁贾(Vincenzo Perugia),他是达·芬奇的老乡意大利人。前一天收工后,他没有回家,而是躲进暗室待了一夜,准备伺机偷窃《蒙娜丽莎》。
确认四下没人,佩鲁贾跑到《蒙娜丽莎》跟前,把画摘了下来,然后换上馆内员工的白大褂,拿起《蒙娜丽莎》就顺着扶梯下了楼。这时他发现,原计划中本应打开的出口不知为何被锁上了,他被困在楼梯间。佩鲁贾拿出螺丝刀,准备把门拆开,谁知拆了半天只拆下了一个把手。无奈的佩鲁贾只得紧张地在门口转圈。左等右等,原计划是行不通了,佩鲁贾只得硬着头皮走向了卢浮宫大门。谁知,等他赶到卢浮宫大门时,唯一的门卫恰好在呼呼大睡。于是,佩鲁贾就这样大摇大摆地逃离了现场。
讽刺的是,当时由于《蒙娜丽莎》并不出名,再加上卢浮宫内珍宝众多,周一一天竟没有一个人发现这幅画已经消失了。直到第二天路易·贝鲁来临摹,大家才发现蒙娜丽莎已经被偷了。
佩鲁贾在偷走《蒙娜丽莎》后,每天吃饭的时候都会拿出来,一边吃一边欣赏她。直到两年后,潜回佛罗伦萨的文森佐·佩鲁贾找人销赃,结果被举报,这才落入了法网。可以说,如果佩鲁贾永远不销赃,那《蒙娜丽莎》便有可能永远也找不到了。
但谁知,真凶落网后,反而有人称他为名族英雄,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窃贼落网,但却是“民族英雄”?
被捕后经过一番审讯,佩鲁贾告诉警方他这么做完全是处于爱国之心,这么有名的画作应该属于达芬奇的故乡意大利,但却落入法国人之手,自己作为意大利人看不惯所以才把它偷出来。佩鲁贾曾在法庭上激动地声称:“《蒙娜丽莎》是拿破仑侵略意大利抢到法国的!我只不过是为国家挣回了尊严!”虽然这理由并没有受到警方认可,但却让意大利民众沸腾起来,纷纷称赞佩鲁贾为民族英雄,并且为监牢中的他送来各种礼物。也许是因为《蒙娜丽莎》没有受到什么损害,而且民众群情激奋,法庭最终只判了佩鲁贾7个月的有期徒刑,然后就放了他。
有一说一,佩鲁贾的历史是真没学好,《蒙娜丽莎》还真不是被抢到法国的。虽然卢浮宫里许多珍宝都是法国从全世界抢掠而来(比如6000多件中国瓷器和200多件唐宋绘画),但《蒙娜丽莎》却实实在在是由达芬奇本人带到法国,并在法国完成的。
但这并不妨碍佩鲁贾的“民族英雄”头衔,他的老家意大利甚至把他的头像印在邮票上做纪念。意大利高度赞扬了他的爱国主义,。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佩鲁贾还曾在在意大利军队服役。神奇的是,打完一战后佩鲁贾又搬回了法国,还在法国重新开了一家油漆店,直到他1925年去世。
在佩鲁贾偷窃《蒙娜丽莎》100年后,一出名为《审判文森佐·佩鲁贾》的剧目,在佩鲁贾的家乡意大利米兰上演。编剧根据佩鲁贾当年在法庭上自称偷《蒙娜丽莎》纯属爱国之举的历史,在剧中,佩鲁贾被刻画为了一名“爱国者”。轰轰烈烈的《蒙娜丽莎》盗窃案,到这里才算真正画上了句号。
小彩蛋:各版本蒙娜丽莎
本文参考书籍
君叔写在最后:由于这次盗窃案,《蒙娜丽莎》一跃成为全球最知名的艺术品。君叔不禁试想,如果佩鲁贾当时偷走的是其他名作,那么《蒙娜丽莎》还会不会成为今天这个家喻户晓的“油画网红”?答案可能永远是个谜了。
疫情结束在望啦!君叔继续祝大家身体健康,我们下期见~
版权声明
本文由 艺术设计君 原创
公众号:@艺术设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