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翟晓冉
前几天停电,跟孩子出去散步。天上新月如钩,星光璀璨,孩子特别兴奋。充满好奇地缠着我,问天上都有什么呀?月亮上都有什么啊?我想到月亮上去,想到星星上去......
望着浩瀚的夜空、如水的繁星、弯弯的上弦月细而明亮,总忍不住想起小时候。事实上我也不止一次地梦到儿时的冬夜,有月亮的夜,或者没有月亮的夜,都能带给我无限的乐趣。
小时候,可供娱乐的渠道比较少,电视不普及,甚至连电都是奢侈的。家用照明通常都是用蜡烛。有月亮的时候,外面自然比屋里萤光般的蜡烛更吸引人,尤其是吸引小孩子。
月光把夜晚照的如同白昼,冬天的夜晚,没有夏夜繁密的树叶的影子,所以显得尤其明亮。成群的小伙伴喜欢在月光下玩一种追逐的游戏。大意就是“闯关”的。
小伙伴分成AB两队,各队的小伙伴手拉手横在街道的路中间,两队之间相距大概二十米(距离可长可短)。然后双方先喊出问答式的童谣,比如:
A:机器灵,开麻刀
B:恁那班哩尽俺挑
A:挑谁?
B:挑张宝
A:张宝没在家
B:挑恁兄弟仨
A:俺兄弟仨不说话
B:挑XX自家
类似于点将的游戏。当B队点到A队的XX,XX就要飞跑过去闯B队的人墙,这时B队的小伙伴就拉紧手臂竭力阻挡。
XX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手臂接口处闯关,如果能成功冲破对方的队阵,那么就可以俘虏一名队员带到自己的队伍。如果失败,就留下做对方的队员,游戏继续。最后以人多的一方获胜。
这游戏的第一声谁先喊也是有讲究的。通常两队会各派一名代表,出来进行“剪刀石头布”,分出胜负,胜方才有优先选择权。
这个游戏,大家百玩不厌。因为一直在跑,所以再寒冷的冬夜,也不觉得冷,相反,每个人都大汗淋漓。这种游戏必须要在有月亮的晚上玩才有意思。否则看不见小伙伴啊,白天玩又没有了神秘的气氛。
通常我们会从月出东山,玩到玉盘西斜。大人们来喊了还恋恋不舍。每个人都汗流浃背,小脸蛋在月光下淌着明晃晃的汗珠。
回到家,必定是鞋袜湿透,大人们把湿透的鞋袜烘焙在火炉边缘,待到第二天早晨再穿。
疯跑了一晚上,早已筋疲力尽、心困身乏,沾着枕头就睡着了。然后连梦境都是甜蜜的。如同那蜜也似的银夜,那时的自己,大概在梦里也会笑吧。
有月光的晚上,如果村里再有露天电影就更热闹了。小伙伴们早早就成群结队地搬着小板凳,围坐在幕布下等着了。
更多的时候是不搬凳子的,这时候路边的“花柴垛”就成了香饽饽。冬季的棉花杆早已被日晒榨干了水分,成了干枯的秃枝。堆在一起成垛,散发出干枯植物的香气。农村管它叫“花柴垛”。
“花柴垛”通常垛在街道两边,以备烧火之用。每当有露天电影时,大人们会争相坐在这“近水的楼台”上看电影,正好省去自带凳子的麻烦。孩子们上来可不是为了看电影,而是把它当做蹦蹦床,感受花柴垛特有的弹性和嘎吱声。
电影散场时,回家的人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总会有乏困至极的的小孩儿,等不及回家而睡在花柴垛上,等着大人骂骂咧咧的来寻。明晃晃的月亮已经西斜,把回家的人的身影拉的很长,把枯树的枝影投在又白又硬甚至有点反光的土地上。
天上的星星,好像真的会眨眼睛,一闪一闪,让人遐想。结伴而行到最后,总会有一段路要自己走,落单后的月光顿时就会变得明亮而清冷,远处似乎有隐约的几声猫头鹰的叫声,让人觉得有点瘆得慌。
加快脚步直到回到家,直到钻到被窝里,月光透过窗子偎在脸上,还忍不住心有余悸地回想那一段独行的场景。妈妈总会说:什么也没有,都是自己吓自己。但是忍不住啊。
没有月光的晚上,仿佛深深的夜幕下潜藏着更多的乐趣,让人蠢蠢欲动。
小学在我们村里,五年级时上晚自习。没有电灯,都是蜡烛。小伙伴们早早吃完晚饭,扛着书包,路过谁家就相互叫一声,结伴去上学。
教室里,每个人面前都点一支蜡烛,满屋子攒动的小火苗,映红无忧无虑的笑脸。学的什么早已记不清楚,只记得最好玩的是跟蜡烛有关。
课间上厕所, 几个人一起,其中会有人拿着蜡烛去照明,一手拿蜡烛,另一只手当着迎上来的风,保护微弱的火苗。一个人是不敢上厕所的,因为总会想起哪个捣蛋鬼讲的鬼故事,总会觉得在某个黑暗的角落里,有双伺机而动的眼睛盯着自己。
放学后,住的近的小伙伴会约好一起回家,用自制的火把照明。火把就是用铁条或木棍插住干枯的玉米芯,在玉米芯上滴满蜡烛的清泪,这样就能燃烧的久一点,回到家不成问题。
那时候没少被烛泪烫。小小的火苗在漆黑的夜幕里跳动,发出枯枝焦糊的味道,那是没有月光的冬夜特有的味道。
没有月光的时候,通常是因为月亮在后半夜才会升起,此为“下弦月”,也叫“残月”。而那时,人们都在睡梦中。黎明早起上学的小朋友经常会看到。
下弦月的光亮似乎更明亮,仔细看月亮,仿佛能看到桂花树和白兔在游玩。启明星也一闪一闪的让人遐想。总叫人想起《西游记》里那锦兰袈裟上闪烁的宝石,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那时还以为是天亮了,小伙伴路过谁家门口,都会相互叫一下,搭伴上学。带上前一天晚上烘焙在火炉边上的馍片和红薯,路上顺手在街边的花柴垛上扒几根花柴。
来到学校天色还早。教师没有任何照明设施和取暖设备。大家就用顺来的花柴堆在一起烤火取暖。老师来了也不责骂,反而会跟我们一起烤火。烤完火再上早读,那时天就亮了。
那时的冬天似乎特别漫长,尤其是夜晚。但是,对小孩子来说,仿佛夜晚才是我们的世界,充满了未知的神秘和存在的乐趣。现在人们的夜生活依然很丰富,唱歌、跳舞、网吧、酒吧等等,娱乐方式多的让人眼花缭乱。这些光怪陆离的花花世界,都是用电支撑的。
新鲜过后,反而是更大的空虚、无聊,怎么也比不上童年的小游戏和烛光带来的那种踏实和满足。渐渐地,更想宅在屋子里。等孩子睡着了,整个世界都清净了,看几页书,任思绪如万马奔腾,慢慢地与这个花花世界分手。
不是老了,是我们越来越认清自己了。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不再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上浪费时间。大多数时候,我们结伴而行,但是,总有一段路需要自己走,就像人生的列车。就是现在。月光还是那样明亮,我们需要自己出发。
一个音乐老师,既要做戏,又要做人,立志做一个不被岁月所伤的好姑娘。戏要做的漂亮,人也要做的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