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弥子瑕,晋士也,曾仕卫为将军,名牟,子瑕为其字。其祖为晋灵公之弟,封于弥,遂以为姓。(鲁)昭公二十三年弥牟为景伯(伯,公侯伯子男五爵之一,上国为公卿,下国为君,可世袭),称士伯。晋执(囚禁)鲁行人(相当于外交部长)叔孙婼,准备交给邾人(鲁与邾有仇),弥牟为此谏晋国执政韩宣子,韩宣子从之,弥牟因此受知于韩宣子。次年,因王子朝作乱,晋顷公派弥牟到周都去观察,弥牟如实汇报后,晋顷公拒绝了王子朝的使者。二十八年,韩宣子卒,魏献子执政,分祁氏、羊舌氏之地为十县,弥牟为邬大夫(弥牟时为司马,司马,职也;伯,爵也)。三十二年,为周王城总规划师和监工。定公元年,因宋仲几违命而执之。后仕卫(或为晋守卫也,卫乃晋之附国,其时有上国公卿为附国守土之例,如齐之乌枝鸣守宋)为将军,封于渠,又称渠牟。
士弥牟在历史的瀚海之中不过是一个小人物,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都是因了一个叫做韩非的人,让弥子瑕作为主角,写了一篇莫名其妙的寓言故事。后人虽津津乐道却也难知其人。今之人谈起士弥牟或许知之者甚少,而言弥子瑕则无人不知,皆因人独喜欢猎奇与好事之缘故。
士弥牟(也称弥牟)的生卒没有明确的记载,我们所能看到弥牟的第一次出场是:《左转》昭公十三年(前529年)公如晋。荀吴谓韩宣子曰:“诸侯相朝,讲旧好也,执其卿而朝其君,有不好焉,不如辞之。”乃使士景伯辞公于河。
昭公十四年(公元前528年)士景伯如楚……百度百科言其族为晋灵公之弟。晋灵公姬姓,弥牟为祁姓,士氏或范氏。其父为士文伯,也叫士伯瑕。
百度百科:士文伯,即士伯瑕,名匄(gai),是范宣子士匄的堂弟,与范宣子士匄同族同名。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曾辅佐赵武。士伯瑕辅佐赵武。前542年,子产陪同郑简公到晋国去,晋平公由于兄弟国家鲁国有丧事,没有接见他们。子产派人将晋国宾馆的围墙全部拆毁而安放自己的车马。士文伯责备子产,结果子产应对得当。前540年,鲁昭公聘问晋国,被士文伯劝回。前536年,他和叔向都不支持子产铸刑书。前535年,日食,士文伯说是对应卫国、鲁国。当年,卫襄公和季武子都死了。前530年,齐景公与晋昭公会宴。中行穆子陪同,投壶时言辞不当,被士文伯批评。
公元前529年,“使士景伯辞公于河”时,弥牟应该在二十岁以上了吧?就按二十岁算起,应生于公元前549年,大卫灵公9岁,而实际年龄应该大十几岁吧。无可奈何,文献不足,不足证也。
鲁昭公二十三年,当时有一个小国叫邾国(晋国为其盟主),曾经遭到鲁国的暗算,损失了很多人。这一年邾国派其大夫来向晋国控诉鲁国,想让晋国帮着教训一下鲁国出出气。晋国作为盟主不能袖手旁观,于是,知会鲁国派人来处理这件事情。鲁国派行人叔孙诺(相当于现在的外交部长)带团来晋国,叔孙诺到晋国后就被扣押了,晋卿韩宣子安排叔孙诺与邾国的大夫一起讨论那件事情。叔孙诺说:各国的卿,相当于小国的国君,这是周朝的制度,邾国小且是夷人。有我寡君所任命的副使子服回在,请让他来负责处理这件事,我们不敢违背周朝的制度。故而,叔孙诺让他的副手去处理。晋国上卿韩宣子想把叔孙诺交给邾人,叔孙诺知道后,就撤去随从和武器,只身一人去朝见晋君。……晋士弥牟对韩宣子说:您的主意不好,如果把叔孙诺交给仇人,叔孙诺必死无疑,叔孙诺死了,鲁国必然去攻灭邾国,邾君亡国后,将要到哪里去呢?到那时您后悔也来不及了。作为盟主,是为了讨伐违背盟约的国家,并化解矛盾,如果都这样相互对峙,还用盟主做什么?于是,韩宣子没有把叔孙诺交给邾人,让叔孙诺和邾人子服各住在一处宾馆里,弥牟听取了各自的辩解,汇报给韩宣子,就打算暂时把他们都扣押了。
弥牟为叔孙诺驾车,有四人随从其后,经过邾人的宾馆而到官吏那里去。弥牟对邾国使者说:由于这里粮草供应困难,随从人员辛苦,准备让你住到别的城邑去。叔孙诺也等晋国的安排,后,弥牟把叔孙诺安排在箕地住下,子服昭伯住在另外的城邑,等着晋国解决这次争端的办法。这是我们所能知道的弥牟的第三次出场,韩宣子也因这件事对弥牟有了很深的认识。如同下棋,韩宣子可能看到一步,而弥牟看到了三步,故而为韩宣子所器重。韩宣子在人才济济的晋国执政二十七年,不可为不位高权重,被韩宣子所器重亦应非等闲之辈。
转过年来,也就是鲁昭公二十四年春,弥牟去箕地接回叔孙诺。这样的命令自然是韩宣子下的,书孙诺对于晋国人还是心存怀疑,故而,在弥牟去箕地接他的时候,他的心里并不踏实:叔孙使梁其踁待于门内,曰:“余左顾而欬,乃杀之。右顾而笑,乃止。”叔孙诺见到士伯(士伯是弥牟的爵位),士伯说:因为寡君是盟主,为了处理你们两国之间的矛盾,故而,让您在这里住了这么长的时间,让我将蔽邑并不丰厚的礼品送给您和您的随从,并派我来迎接您。叔孙诺接受了礼物并随弥牟回到晋都,处理完两国之间的纠纷,二月,叔孙诺回到鲁国,并继续尊晋为盟主国。弥牟去箕地的言行让叔孙诺,“右顾而笑,乃至。”可见弥牟不是那种张扬的人,且忠信足以服人。
同年三月十五日,晋候派弥牟去周王城探问关于王子朝的事,弥牟站在周王城北门询问过往百姓,查明关于王子朝的真实情况,晋国拒辞王子朝的请求,并拒绝接纳他的使者。从晋国执政大臣韩宣子的认可,到晋候的委派,足见弥牟在晋国所得到的器重。弥牟的父亲应该与韩宣子年龄差不多,也是同殿称臣的人,弥牟因此而得到重用也不得而知。
鲁昭公二十五年,诸侯会与黄父商量安定周王室。赵鞅命令各诸侯的大夫向周敬王输送粮食、准备戍守的将士,准备明年送天子回周都。宋国乐大心不想送周天子粮食,就与赵简子论及礼,弥牟也在场,乐大心说:我们不给天子送粮食,对周王朝来说,我们是客人,为什么要指使客人送粮食?士伯(弥牟)说:自践土结盟以来,哪一次战争宋国没有参与?又有哪一次结盟没有在一起?盟誓说:“同恤王室”。我们一起维护王室的威严和利益,你们既然参加盟誓了,又怎么能避开呢?您奉使君命,来参与这重大的事情,你这样却使宋国违背盟约,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宋国的右师乐大心不敢应对,接受了文书而告退。士伯告诉赵简子说:宋右师必定会逃亡。奉国君命令出使,却要违背盟约以触犯盟主,没有比这更不吉祥得了。不论是韩宣子,还是赵简子,在外事活动中,弥牟都有参与的机会,除了景伯(士伯)的身份,其言辞、逻辑、认知和勇气也足以得到众卿的认可。
鲁昭公二十八年,秋,晋韩宣子卒,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司马弥牟为邬大夫……鲁昭公三十年,夏六月,晋顷公卒。秋八月,葬。郑游吉吊,且送葬,魏献子使士景伯诘之……晋国主政之卿大夫韩宣子、赵简子、魏献子均与弥牟有政事上的关联,鲁国、邾国的外交纠纷;与宋国的外交事务;与周王朝的外事。如卫国仲叔圉之治宾客。
鲁昭公三十二年,己丑,士弥牟营成周,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恤,物土方,议远迩,量事期,计徒庸,虑材用,书餱粮,以令役于诸侯,属役赋丈,书以授帅,而效诸刘子。韩简子临之,以为成命。弥牟不只是在政事上,在工程设计、预算、施工与管理上也是样样精通,可见弥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定公元年,孟懿子会城成周,庚寅,栽。……士弥牟曰:“晋之従政者新,子姑受功。归,吾视诸故府。”仲几曰:“纵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诸乎?”士伯怒,谓韩简子曰:“薛征于人,宋征于鬼,宋罪大矣。且己无辞而抑我以神,诬我也。启宠纳侮,其此之谓矣。必以仲几为戮。”乃执仲几以归。三月,归诸京师。
定公六年,二月,公侵郑,取匡,为晋讨郑之伐胥靡也。往不假道于卫;及还,阳虎使季、孟自南门入,出自东门,舍于豚泽。卫侯怒,使弥子瑕追之。公叔文子老矣,辇而如公,曰:……
在惜字如金的《左转》中,左丘明记录了十件与弥牟有关的事件,每一件都是正面记录,唯独没有“车与桃”,不知道韩非是从哪里淘换到的“车与桃”。从左丘明的记录来看,弥牟即不是纨绔子弟,也不是卫灵公的小白脸,不知道后人文章中,卫灵公与弥子瑕的祖孙恋又是怎么编排出来的。
在《史记》孔子世家与卫康叔世家均未有关于弥牟(弥子瑕)的记载,在《孔子家语》贤君中:哀公問於孔子曰:「當今之君,孰為最賢?」孔子對曰:「丘未之見也,抑有衛靈公乎?」公曰:「吾聞其閨門之內無別,而子次之賢,何也?」孔子曰:「臣語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公曰:「其事何如?」孔子對曰:「靈公之弟曰,靈公弟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靈公愛而任之.又有士林國者,見賢必進之,而退與分其祿,是以靈公無遊放之士,靈公賢而尊之.又有士曰慶足者,衛國有大事則必起而治之,國無事則退而容賢,靈公悅而敬之.又有大夫史?,以道去衛,而靈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之入,而後敢入.臣以此取之,雖次之賢,不亦可乎.」家语中多为未实证之孤言,虽是孤言,于现在也是不可多得的文献,此段中的“渠牟”应是士弥牟,非卫灵公之弟弟或侄孙,灵公如有这样的弟弟,左丘明不会吝啬其简墨;而在卫灵公之世,子孙皆小,不足以承受这样的溢美之言。弥牟后来侍卫,而弥牟在晋时的所作所为却完全可以得到这样的评判:“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
有言弥子瑕与子路均娶颜浊邹的姐(妹),为连襟,如果是这样,依照子路的性格,如果弥子瑕如好事者所言之“车与桃”,子路在卫国的时候,不会住在弥子瑕家中,并且会与之绝交!而子路没有这样做,可以确定他是认可这位连襟人品的,且二者的性格也相似,智勇信俱备,智可以治千乘之国,信足以守之。“车与桃”的故事,大概是从灵公“爱而任之”出现歧义的吧?一说起爱,人便不由自主的联想到男女之事,男人爱男人就会想到“同性恋”,殊不知,男人爱男人更多的是爱惜其才华。齐桓公爱管仲之才华,尊其为“仲父”,其爱也无以复加了吧?是什么让齐桓公对管仲爱到这样的程度呢?才智!卫灵公与弥子瑕如果有“车与桃”,有汉哀帝与董贤的“断袖”之爱,似也经不起推敲:汉哀帝喜欢董贤的年轻貌美,而弥子瑕也大卫灵公十几岁,几乎是卫灵公叔父辈的人物,卫灵公如果有那样的倾向,也应该和汉哀帝一样,找一个年轻貌美的小白脸。或许,有人说卫灵公口味重,即便卫灵公口味重,依据左丘明记述的弥子瑕也不会依从,“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也耻之。”卫灵公爱其才应是正解。
《左传》中,弥子瑕在晋一直称“士弥牟”或“弥牟”,未言弥牟侍卫,而在“阳虎过卫都”事件中,独称“弥子瑕”,是因为弥子瑕本为晋人,而卫灵公让其追驱晋军,故而言其曰“弥子瑕”。独一个“弥子瑕”正好为弥牟后来侍卫之事做了一个间接的注解,而“士弥牟弥子瑕”又与后人所说的“子南弥牟”、“公孙弥牟”做出区别,免得张冠李戴。
诋毁弥牟的记载莫过于“尸谏”。如《论语》卫灵公中,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人们只是读到孔子说卫灵公无道,那么是哪里“无道”?没有人深究,只是一味的认为卫灵公无道了,关于卫灵公有道无道的探究在《南子》篇有论述。再来说说史鱼,孔子说: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史鱼的性格如比干,其暴脾气如张飞,史鱼之器也小哉!
《左传》记载,卫灵公尚未出生,就预订孔成子的孙子和史朝的儿子将来辅佐卫灵公,而孔成子的孙子就是孔圉,史朝的儿子就是史鱼,而蘧伯玉在孔成子与史朝侍卫时已经入仕卫。书言,史鱼因为与孔圉不和而出走,卫灵公郊舍三日等史鱼回心转意。性格直是好事,但也容易意气用事,有时候,还不容易听取不同的意见,故而,对于别人往往缺乏更深入的了解。卫灵公因为弥牟的德才而宠爱有加,是因为卫灵公与弥牟有深一步的交流,而史鱼对于弥牟的了解估计不会太深,对于孔圉尚且抱有成见,对弥牟的了解当然仅限于表面,且是带着有色眼镜去看的,能有什么好?子非鱼焉知鱼之乐?子非弥牟焉知弥牟之忠信?史鱼死时,蘧伯玉已经是耄耋之年,已经告老,而非卫灵公不用。孔子与蘧伯玉是忘年交,甚尊重蘧伯玉,孔子入卫有很长的时间都住在蘧伯玉家中,我想,关于弥牟、史鱼、孔圉以及卫国的侍臣均有所交流,最起码,言语之间也会有所了解。故而,家书中孔子对弥牟的评价:“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靈公愛而任之”。左丘明《左传》中的弥牟中规中矩,韩宣子、赵简子、晋顷公、魏献子等均使弥牟而事,事毕无错,足见弥牟是可以托付之人,卫灵公“爱而任之”也就不必疑神疑鬼,大惊小怪了。那史鱼有没有错?没有,站在他的角度,他的认知范围内,是没有错的,只不过性格上的小瑕疵而已。
关于弥子瑕“车与桃”的故事沸沸扬扬两千年,不过是韩非子的一个寓言故事而掀起的波浪,人们乐的畅游其中不知归而已!《左传》,《史记》及《孔子家语》所记载多接近史实,却少有人用其力来探究竟!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尽归焉!而韩非子之不善,令多少古人面目全非?以致后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迷迷瞪瞪的去读史,南辕北辙而不自知,却也振振有词,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