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不对,努力白费

如果我们准备出外看看水上城市,威尼斯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没有提前规划好到了法国,你可能看到了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凯旋门、塞纳河、凡尔赛宫,虽然也能看到很多美景,但终和我们的目标背道而驰,由此看来,目标至上,清晰明确的目标最重要,然后规划行程,最终才有可能到达;否则,越努力离目标越远。

教学中,我们要树立目标第一的意识,根据目标进行逆向的设计。目标确定以后,要明白最终要让学生理解的大概念是什么?进而通过哪个本质问题和问题链驱动学生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开展哪些活动,最终促进学生学到哪些知识和技能。应该是这样的流程:

确定目标--聚焦理解大概念--设置问题驱动-开展系列活动--达成目标,学到知识和技能,悟到大概念

教学中关于目标设计存在哪些问题呢?

1.目标太多。

目标很重要,课标规定的很多,课堂上要学习的又很多,我们要把最重要的、有联系的、深刻的、值得长期思考的、可迁移的、系统化的知能确定为目标。目标不能太多,二到五个,以三个为最佳。

2.目标太宏大。

宏大到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无法完成,这样的目标要进行拆分和细化,分步骤分阶段去抵达。

3.目标太模糊

说不清、道不明,师生要弄明白真正要实现具体目标的行动和路径。

4.目标无主次。

目标要明确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如果过多,一定要进行选择和筛选,并且进行价值排序,次要目标给主要目标让位。

5.目标无联系。

如果确定三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基础,要为第二、第三个目标做铺垫,第三个目标应该是最终达到的,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没有关联的知识都是暂时的,会很快遗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保存于长期记忆的知识进行组合进入工作记忆引发思考。

6.目标无情境。

在目标的续写中,要设定情境,知识如果离开了情境,没有与生活的联系,概念就失去了内涵的丰富性,意义的多样性和应有的价值。

7.目标无理解。

学习的过程要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大概念,对基础型原则和观点的理解是培养迁移能力的主要途径,而迁移是教学的目标,尤其是高通路迁移,也是最重要的最困难的任务,要通过设计使迁移成为可能。

同时理解是要揭示的而不是灌输,要注意通过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探究并理解,用适切的评估证明理解。追求理解的教学需要三个揭示:揭示学生的误解,揭示问题、疑问、假设以及言外之意和未知领域,揭示对于初学者并不明显的关于一门学科的本质概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一节讲到"问题是目标和现状的差距"以及在解决问题之前要三看:1)看能不能做风险管理 2)看有没有价值和意义 3)...
    乘风职读阅读 4,166评论 7 26
  • 争取给领导端杯子,却摔碎了杯盖子。 争着给领导按电梯,却发现领导根本不需要。 争着给领导写稿子,却根本没用。 有人...
    良文昊阅读 1,872评论 0 0
  • 最近几天最高频的词就是目标两个字了。以前我一直不知道自己算不算是目标感强的人,最近一段时间思考了一下,发现自己还是...
    叶小蓝在歌唱阅读 2,778评论 0 1
  • “我最近又报了好多课。” “你真厉害。” “那是,要舍得投资自己。” 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带上了勤劳的帽子,...
    艾朵儿阅读 1,404评论 0 0
  • 要理解生活,向后看;要过好生活,向前看。——索伦·克尔凯郭尔《日记》 该如何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构成了如今的自我,又...
    TheMagus阅读 4,666评论 0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