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吗

 

                  在吗

一般来说,微信聊天方便快捷,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提高了办事沟通的效率。人在天涯,仿若近在咫尺。

然而,显而易见,沟通优势存在的同时,弊病也存在。

微信聊天,常有人喜欢发“在吗?”。我看到了,马上回复一个“在”字。然而,这个“在。”字,与对方发来的“在吗?”要有一段时间上的距离。不知当初给我发“在吗?”,我没有及时地回复“在”的时候,她是怎么想,会不会因为她发出那两个字后,我没及时回复,而心存芥蒂。然而,对于我来说,我已经及时回复了。

“在吗?”,应该是门里门外的距离。到别的房间找人,进门之前,敲一敲门,问一声“在吗?”,可以很快地听到回复,想办的事也就解决了。

或者隔着东屋,喊西屋的人,人在,马上应声回答一声。

这样的沟通,效率高,不误事。

没有微信时,QQ的使用频率很高,大家有事没事的挂在上面。企鹅亮着,人在线,但是,人在不在电脑前,不确定。

有人喜欢发“在吗?”,QQ特有的唤人的声音,点开晃动的企鹅,隔着电脑屏幕,你依据平时的感知,感知到那个“在吗?”两个字所蕴含的情感,以及音调的高低。

然而,还是有人不在电脑前,或者静音处理了通知音。“在吗?”没有及时得到回复,该办的事,该要说的话,没有达成。

“在吗?”两字的使用,是延续QQ时代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人在电脑前,或者手机不离手,看到信息,或许回复的及时。不过,也许还是有人在看到“在吗?”的信息后,没及时回复,而是等到闲着的时候,回复个“在”,在礼节上,应该是不对。不过,当她发出“在吗?”的那一刻,可能就考虑到,对方有可能不能及时回复,所以,“在吗?”就像一块试金石,人在不在,全靠这两个字回复的及时与不及时。

有人不喜欢被手机绑架,也或许看到信息的时候,不方便回复,总而言之,就是不能及时回复。了解的朋友,知道是使用手机的习惯,不熟悉的朋友,或者矫情的朋友,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回复,友情生疏了。

如果不用“在吗?”或者类似图片来投石问路,而是有事直接说,或者直接打电话,一定会更适合情感的沟通,不拘泥,不扭捏,不误解,省时间,省脑子,一片安定团结。

惠风文学训练营31期第六次作业

2021.3.23. 20:55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5评论 0 11
  • 彩排完,天已黑
    刘凯书法阅读 9,749评论 1 3
  • 没事就多看看书,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没事就多出去旅游,别因为没钱而找借口,因为只要你省吃俭用,来...
    向阳之心阅读 10,240评论 3 11
  • 表情是什么,我认为表情就是表现出来的情绪。表情可以传达很多信息。高兴了当然就笑了,难过就哭了。两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
    Persistenc_6aea阅读 126,733评论 2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