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LD打电话叫我到他办公室,刚过去又让我去喊某部门负责人,人齐后他说要写一份文件,让我看一下用字用词,格式是否有误。
我觉得有些离谱,毕竟是正式文件,内容都是专业用语,我一个外行怎么能看出来是否用错,但LD安排又不好拒绝,于是答应了。
后来某部门领导将文件发我,对方坐在我座位,我站着,两个人正商量调整,领导进来了,说某部门负责人,你查不出来,小渔细心让小渔看。
我瞬间尴尬,坐着的人站起来,我又坐下。
刚准备检查,领导说完又说某个重大节日要不改写简称,我立马否定说:不能,这类敏感词要么就不写,要写就写全称。他听后说:那好。
其实我性子急,手又慢,人又强迫。平常没人站边上看还好,慢慢来都能做好做完,但凡有人催,我自己先又急又烦躁,反而什么都做不出来。
我改完后打印出来拿去让领导看,对方看了半天又说在某个地方是不是要加个词,我明白他表达的意思,但又知道其实加在哪里都不合适。
下班前文件要发出去,还剩十几分钟,于是赶紧拿着文件来改,想来想去确实加哪里都显得多余,于是又上网查这个词的意思,使用范围,最终确认加了就是画蛇添足,还是不加好,于是将加字的打了一页,还拿了不加字的放在下面备用。
领导看完加字的文件后果真觉得加了字的描述不当,还在思考怎么改,我一看更着急,毕竟马上下班了,而他的要求是下班前必须发出去,再没有时间容他慢慢想了。于是拿着文件解释这个词查过后大致意思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而这些具体内容在前面已经详细写过,如果再写就会累赘。
领导听完很痛快说,行,那就不改了。
我长舒一口气,赶紧把备份拿出来去盖章,扫描发件。
领导因为过度谨慎,反反复复的工作作风让同事们很头疼,但经过这几次我发现,只要对方说的有理有据他都会采纳。
前段时间我和另一个同事去整理办公室,这位领导突然说打算腾出两间办公室将之前资料室的资料都搬出来,之前的资料室要搬走。
另一位同事听完没说话。我一听这也不太切合实际,因为之前那间资料室很大,相当于三间普通办公室,架子装了大半天才完成,资料上架也花了一天时间,而且现在地上还有很多资料,如果要挪地方两间办公室显然不够。
我本来拿个抹布在擦桌子,听到领导说完,很肯定的跟领导说两间肯定不够,于是把一间小的办公室大概能放几个铁架子,现在是几个架子,如果不能将资料都有序放好,后期找资料很麻烦。我拿着抹布一边比划架子怎么放,能放几个,一边解释为什么不够。
说完之后,意外地发现领导沉默了,而我开始后悔了。
心想,为啥要说,别人都没说话,我怎么这么多嘴,领导已经决定了,我说了不显得多嘴?领导不会觉得我多话吧?我竟然质疑他,否定他?不会给我差评吧?
过了几天想起当时对方的沉默我还懊悔,跟另一个同事说我应该像别人一样保持沉默。
又想起以前写了一份申请让领导签字,领导说应该详细写,我当即回复:这是简要描述,只写主要事项就行,不必写那么详细。领导听完说那也行,我怕拿过去公司那边卡了,你如果觉得可以我就签字。然后把字签了。
好像我总能在听到不合适的时候第一时间表达自己的看法,表达完又觉得是不是对领导是一种冒犯。
这件事过后,到了之前定的搬办公室的日子,却没搬,听同事们说不搬了,但大家都不知道原因。我默默的想是不是因为我详细的否定方案,让领导意识到确实搬办公室条件不成熟。
也许,领导也需要有人建言献策,让每一件事都落到实处,让每一个行动都有一定的成效,而不是不切实际的白忙活。毕竟领导只统筹大局,而不清楚细节,但很多时候说出一句话,做事阻碍多,如果有人熟悉内容,又能提出实际的方案,哪怕反对,领导应该也会考虑吧。当然这是我的大胆揣测。
突然想起以前有个部门负责人特别胡搅蛮缠,工作上的事稍不和自己心意就开骂,整个分公司的人见了他都躲着走,唯独一个下属,平常沟通毕恭毕敬,但当发现不和规章制度,有问题,对方就从座位上站起来,缓缓地说,某部长,然后一通有理有据的专业输出,领导瞬间和缓。
可见无论什么样的人,什么地位的人对于熟悉规则制度,专业很硬能对自己方案和见解提出合理建议的人还是尊敬和包容的。
毕竟海瑞能经历几代帝王屹立不倒除了行得正,坐得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大明律法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