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一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0 - 舒展  

#20200301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1/21— 第1章  会读书,更要会讲书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  复杂时代,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

现在的教育大部分都是无效的,无效的原因是“哈佛苏联模式”。——《反脆弱》

书是21世纪快速获取知识的有效工具,同时它可以让更多的人变成自我发声的平台,影响身边的人,学到更有用的知识。

◆  你焦虑吗?如何从“单向度的人”变为“多向度的人”

在现有的生活压力下,现代人变得越来越焦虑。情感、金钱、房、车、学历、尊严、梦想、存在感……这些都是。但核心的焦虑来自未来的不确定性,个人缺乏对抗脆弱的能力。

阅读有两个特点:

 1、主动性   

一般人很少随随便便就找本书去读,你所读的一定是你需要的。比如,你觉得自己对哪些问题不明白,去找本书来看,这就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2、针对性

一本书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样一本书,有的人看重的是这一部分,有的人看重的是那一部分,它带来的启发、安慰或思维升级都可能完全不同。

◆  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和沉浸式学习相对应的是观光式学习,就像观光式旅游,你跟着一个旅行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整个旅程结束了以后,你甚至都不知道旅游地的风貌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人生其实也分为沉浸式和观光式。很多人把这一辈子过成了观光式的,一路上了大学,工作,谈恋爱,结婚,买房子、装修,接着生孩子,养孩子。你会发现我们永远活在程序之中,没有乐趣,也不喜欢,更没有成为专家。

沉浸式学习往往是目标导向的。而讲书是强沉浸式学习,能锻炼一个人的主人翁意识。当你成为老师,成为那个向别人传播知识的人,你会发现,讲书是一种强沉浸式的学习方法,它会让你进入“心流”状态。没有意义,自己找;没有脉络,自己找。你会主动在书的字里行间寻找脉络和意义,然后把它梳理出来,再加上准备的过程当中你的专注力比平时高,这一系列的行为会极度且长久地锻炼思维逻辑。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看完一本书的时候我记不住什么,但每次我绘制完一本书的思维导图,并且在录制的时候讲一遍之后,这本书80%的内容就都被我记住了,而且很难忘掉。


【2.启发和收获】

阅读可以让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多向度的人”同时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性能力与享受美好生活的感性能力。理性能力并不是学好数理化的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将知识组成思维体系,再转化为能力——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生活中一切问题的能力。

多向度的人”的思维体系里有三大支柱:

●  第一个是事实。在科学语言里只有事实,只有每个人能看到的事实,每个人通过实验测试得到了数据才可以进行分析、做决策。

●  第二个是逻辑。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析能够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个因果关系?这些知识应该是从小开始渗透的,但大多数人掌握得并不好。

●  第三个是批判性思维。要对所有的事实和结论保持怀疑态度,问清事实和结论的真实性。从事实到审辩式思维的循环,是在思维科学体系中不断训练的思维方式。


【3.行动和改变】

阅读是我们可以用来反脆弱的最好武器。

在阅读一本好书时,要以讲书人的标准要求自己,画思维导图,写讲述稿,甚至可以录制音频,逼迫自己沉浸式学习。通过可以练习,让讲书成为自己高效学习的新技能。



10 - 舒展

#20200302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2/21—第2章  工科男的讲书之路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一个人读书绝对不是一下子读得很快,需要很多年时间积累。脑海当中积攒的东西越多,你就越能够把它们联系起来。你会发现,它们会自发地联系起来,你会知道东方人是怎么想的,西方人是怎么想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你看每一本新书的时候,就会觉得很轻松。

讲解并分享一本书的过程要经历三个环节,第一是筛选,第二是过滤,第三是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时刻问自己三个问题:

●  第一,我能不能准确地把握这本书真正的含义,理解这本书?

●  第二,我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这本书真正的含义,且表达清楚?我的信息效度和信度如何?

●  第三,我表达出来的内容能不能让没有读过这本书的人无障碍地理解?我的语言风格是否通俗易懂,能否被二次传播?

这三个问题是每个读书人在读每本书的时候都要铭记于心的。所以每读一本书,都要带着问题去读的,读完要先回答自己,把自己说服了,才讲给更多的人听。这种类型的输出,每一次都意味着从被动阅读变成了主动阅读。读书就是要真正理解其内容,把书本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

知识不是零和的。当你拥有一方面的知识,并且让更多的人也拥有这方面的知识时,知识的效用就变得更大。

讲书的五种必备能力:

● 第一,逻辑思维能

很多人读书抓不住重点,不知道一本书的主题是什么,不了解一本书的论证过程。逻辑能力是第一重要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拆解和练习讲书,慢慢培养出来。

● 第二,大局观

大局观就是你拿起一本书以后,首先要知道这本书的大框架。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你看的不是细枝末节。

● 第三,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可以细分出很多部分,其中最重要的有三个:第一个是简洁,第二个是幽默,第三个是说服力。这三项能力都可以通过训练慢慢获得。

● 第四,同理心

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换位思考,想他人所想。同理心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 第五,爱

你怀着爱去讲书的时候,就不用计较讲每一本书时的得失,不用计较收听率的高低,你所看中的是每一个人。只要有一个人听你讲的书,改变了命运,你的讲书就是有意义的。所以你衡量自己的收入和损失不是来自钱、效果,而是来自爱。当你用爱来衡量它的时候,你做这件事的反脆弱性会高很多。


【2.启发和收获】

大局观是说,你拿到一本书后,要一步步地分析一本书的架构。如果你在脑海里清晰地梳理了这个架构,你读书的时候,就会非常省力。

● 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 它的使命到底是什么?

● 它是怎么论证这个使命的?

● 它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假设?

● 怎么验证这个假设?

● 推理的过程是什么?

● 怎么获得这个证据?

● 最后我们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 这个结论对我们每个人有什么意义?


【3.行动和改变】

1.技能的习得来自刻意练习。

2.辩论可以培养正确的发声方法和控场能力。

3.建立“幽默素材”档案,培养幽默感方能吸引眼球。

4.讲书不能只为收视率负责,而要为价值负责。

5.不要走捷径,厚积薄发前的积累至关重要。

6.真正的读书学习,是要走出阅读的舒适区。

7.讲书的五种必备能力:逻辑思维、大局观、语言表达、同理心、爱。

8.对待自己的能力不足,要有一颗 “将然” 的心。



10 - 舒展

#20200303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3/21—第3章  一年只选52本书,标准是什么?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对于读书的五大误解:

1.读书无用?——“Keeplearning”(持续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如今,知识的更迭比过去快太多,没有人会因为自己在大学里学了一个特别好的专业,就能一辈子不学习。知识也在不断地被淘汰、更新。“Keep learning”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2.读书只追求有用?——善用邓宁-克鲁格效应

邓宁-克鲁格效应指的是一种认知偏差现象,人们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无知,越无能的人越是认为自己无所不能(比如:键盘侠)。所以,我们应该经常跨越认知边界,读一些有难度的书。

3.有的书我读不懂?——小心你的存量技能

“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读得懂。

4.读书是一件私事?——交流才能突破舒适圈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把读书当作一个很愉快地与人交流的方式。和更多的人一起交流,大家共同进步,也有助于打破阅读的舒适圈。

5.自己读的效果最好?——把书讲给别人,以人为镜



编慕云五老师的TIPS选书原则:

●  T(Tools)是工具。   ●  I(Ideas)是新的理念。

●  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  ●  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


樊登老师的选书原则:

1、科学性 —— 工具性、现实性、开放性。

2、建设性 —— 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意义、使我们产生强烈的动力、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改变。


【2.启发和收获】

如何找到一本好书:

●  第一是看出版机构。

●  第二是看作者背景。

●  第三是看推荐人。

●  第四是看好书中的推荐书单。

●  第五是看书后的参考书目。

●  第六是看内容,主要看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  第七是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


【3.行动和改变】

看着一章的时候,我想起之前看的一本书,《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我们都要清楚的意识到,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复杂性。信息爆炸、数字化、全球化以及其他不确定因素需要我们具备丰富的知识、复杂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这远远超过了对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要求。而我们接受的还是古老的教育。

所以,我们必须整明白什么值得学,应该怎么学。

真正的学习是要让值得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融会贯通。

想读好书,首先要清除错误的读书观念,其次是建议自己的选书原则(要像选女朋友一样谨慎)。科学性和建设性是选书的重要原则之一。如何选好书,我觉得这本书里还漏了一点比较重要的,那就是时间维度,凡是能历尽沧桑,耐得住时间考验的书都是好书。


10 - 舒展

#20200304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4/21—第4章  如何读懂一本书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如果每本书的知识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变为能力,再多的量也是一种沉没的时间成本。最重要的不是读书数量,而是真正把一本书读懂、吃透。

怎样才能够快速阅读并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

樊登的理解力池子里大概包含7个部分:

1.经济学知识    2.心理学知识    3.国学常识    4.管理学知识    5.逻辑学知识    6.哲学知识    7.人生经验


【2.启发和收获】

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是一边读一边记笔记,也不是一边读一边画线,而是:

● 阅读时尽量少画重点。

● 读完后给自己一段时间间隔。

● 挑战大脑,回忆全书,构思思维导图。

● 把自己当作传播者,加深理解。


【3.行动和改变】

一个人的看书的速度源于它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又取决于知识储备。懂得越多学得越快,学得越快,懂得越多。这就是学习领域中的马太效应。

我个人对理解力池子的设计与学习安排:

1、哲学知识    3、心理学知识    3、经济学知识    4、经验知识

什么是更有效的学习方法,这个问题应该是因人而异的。简而言之,要走出舒适区,不断增加难度,挑战自己的大脑。以输出倒闭输入,教学两相长。


10 - 舒展

#20200305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5/21—第5章  把书读薄:如何结构一本书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阅读前需要摒弃的坏习惯:

●  字不认识,停下来?

●  一边看书,一边玩手机?


读书有两种方法:

●  一种方法是带着目的去读

带着目的看书的时候,你就需要了

解一本书的框架和脉络。你得知道问题是什么,研究现状是什么,怎么解决问题,这里边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什么,最有力的案例是什么,怎么论证的,最后对对方有什么好处。这是你自己有要学习的内容的时候的读书方法。

●  另一种是没有目的的阅读

没有目的的阅读不代表没有价值。当你不知道一本书是讲什么的,也不知道读这本书应该有什么样的目的。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沉浸在里边好好读,认真体会,看看这本书有没有冲击到你的心灵,看看你读完后是不是觉得很棒。这种感受会比带着目的读书更开心,因为它是更高级的一种探寻。

带着目的读书,往往读的是你舒适圈周边的东西。自由阅读则是突然跳到一个未知黑暗区域,你会慢慢探索这个未知黑暗区域,当你发现了一点亮光,它开始亮起来的时候,你又跳到更大的区域,又亮起来一点,最后,这些亮光集中在一起,全亮了,整个大脑变成了解放区。这种感觉特别令人愉快。当你能够找到不同的书之间的联系时,两种方法就殊途同归了。


读书笔记有学问,8类文字提升阅读质量:

1.当你感觉概念被清晰界定的时候,一定要记下来

2.当你感觉问题很严重的时候,要记住它

3.当你感觉某种解释令你很意外的时候

4.当你看出递进关系的时候,这部分很重要,值得记录

5.当你看出转折关系的时候,要留意转折后的内容

6.不同侧面彰显书籍内在价值

7.当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心灵冲击

8.书中的奇闻逸事,增添讲书的趣味性


【2.启发和收获】

解构一本书的方法:

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一条主线。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读完了,问自己,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要看一本书的写作背景。一本书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读者开阔眼界,让人们了解一个理论的前沿研究状态是什么,从而间接地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

再次,就是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有哪些解决方案;或者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书的最后一部分,一般来讲,会进行价值升华。什么叫价值升华?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这本书讲这个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最后能够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3.行动和改变】

结构一本书的过程就像是辩论的过程,一辩下定义,二辩讲逻辑背景,三辩摆讲事实举例子,思辨总结陈词。书是前面是定义的问题,然后解释清楚背景,中间一大块是解决方案的讨论过程,最后是价值升华。

记读书笔记的重点主要是记录8类精华,这点对我启发很大。以外我总是尽量详细的记录我认为重要的地方,既费时又无助与理解。往后要多尝试新的方法。



10 - 舒展

#20200306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6/21—第6章  如何组织一个讲稿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讲书前要了解的两大原则:

● 以书为据,别跑偏

既然选中了一本书,首先你就要尊重它,要以它为核心内容,要遵循图书的结构。

● 讲书是再创作,而不是单纯摘要

首先要尊重原文,但同时一定要创作,要把它变得更加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原文和再创作的比例及尺度:

● 原文写得好,把它念出来就好了

如果一段原文不容许出错,要保持科学性,或者一段原文写得很美很有诗意,就可以严格按照原文来念,但要控制比例。照搬的情况最好不要超过原文的10%。

● 利用故事把一个道理讲清楚

如果你有更好的表达方式,能更平实地把一个道理讲清楚,那你就讲故事。换句话说,就是再创作。

● 切忌改变书中的观点

有时明明书里边不是这个观点,解读的时候人为地换成自己的观点。如果想发表这样的见解,也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明确说清楚这是你的观点,跟书没关系。

● 遵循原书逻辑,有目的性地侧

除了一开始为了吸引听众,在整个论述的过程当中,最好按照章节顺序进行。


讲书最重要的步骤是构建坡道:

建坡道的时候,你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

● 一上来就抓住别人的注意力,直击主题、充满自信


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建立完坡道之后,就需要总结关于这个问题的背景信息,比如学术讨论的现状,科学进展的阶段。再接下来进入正文。对待正文,很重要的原则是,对每一个部分都要给予充分的论证。


要不要写讲稿或书摘?

建议大家锻炼自己不要去写稿子。听众是非常聪明的,只要听出来你在背稿子,他

立刻就失去了兴致。所以我们不要被稿子限制住,尽量把思维导图的架构绘制出来。


【2.行动和改变】

1.忠于原著的中心思想,还原书本本来的面目。

2.好的讲书人或好的读书人都要再创作,用自己的话、更通俗的话表达出来。

3.除非常重要或科学性很强的部分,照搬原文部分不要超过10%。

4.用生动的故事替代深奥的道理。

5.讲书的重点是构建一个好的坡道,记住构建好的坡道关键步骤。

6.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8.讲书时尽量不用讲稿,而是用思维导图。




10 - 舒展

#20200307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7/21—第7章  开口讲书,还需要做这些准备

1、复盘思维导图,重新熟悉内容

找出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最打动你的部分。

多问自己问题,为什么这点能打动我?作者是怎么论证这点的?有哪些角度和关系?举了几个例子,讲了什么故事?有没有数据和实验支撑?

捋一遍思路,书的脉络就清晰了。

2、调整心态,讲书不为取悦听众

在生活当中,如果你特别想取悦某些人,反而得不到他们的心。

怀着一颗平常心,不夹杂任何私念,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分享给别人,你们之间的缘分自然就会建立起来。调整好心态,以 “正念” 的状态讲书。

3、聪明地和听众互动

关于台风,不光是要消除紧张的问题,还要看能否迅速转换角色,能否处理突发事件,能否接受听众的反馈。这和讲书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尤其是最后一条——爱。

站在台上特别紧张的人,往往是因为小时候内心缺乏爱,所以他才会过度地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得到爱。所以要从心理层面进行调适。你的价值不取决与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取决于自己。

4、对方比你认知水平高,你该如何讲书?

其实不需要担心,因为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所以你讲的内容是能够弥补他们的某些不足的。越爱学习的人,越是虚怀若谷。等你讲得次数多了,自然就能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

5、如何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向好的电影、好的相声、好的演讲学习,刻意练习、不断迭代,一切靠积累。

比如:花30分钟讲一部电影。

6、不断地拓展任职的边界

先开始读一本书,再培养兴趣。

如果只读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就容易限于能力陷阱。

你需要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经常读一些不想读或不熟悉的领域的书,丰富自己。



10 - 舒展

#20200308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8/21—第8章  学会绘制思维导图,掌握知识输出方法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思维导图的构建方法是一种高效的“知识输出法。

看完一本书之后用思维导图将其进行梳理,这种方法在知识吸收上很有优势,一是看起来非常清晰明了,二是动笔写过的内容更容易在大脑中获得长期记忆。


绘制该书思维导图时主要有两种思路:

1.根据书本的章节结构进行划分。

2.根据自己读完之后所理解的内容进行重新解构(这个方式更难,更考验一个解读人的水平)。


构建思维导图的语言有两个特点:

1、思维导图里面很多的话语不要全部照搬书籍里面的内容,而是要用自己的理解。

2、作者写书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按照部分、章节进行排列。但是我门可以根据自己对于书籍的理解,进行重新解构。


【2.启发和收获】

思维导图的绘制风格没有好坏之分,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看一张思维导图应该要看最核心的部分,比如逻辑结构、绘制思路等。这些才是真正能够反映一个人学习能力的关键要素。


【3.行动和改变】

一直不是很喜欢思维导图的方式,也许是因为个人的偏见。

接下来我会多尝试以讲书、写思维导图为输出方式的学习,努力突破自己的认知边界。



10 - 舒展

#20200309 —《读懂一本书》读书笔记

9/21 — 总结

读懂一本书,用读书改变生活

和许多人一样,我小时候很讨厌看书,总想着长大以后,一定要把书似得稀巴烂,再丢得远远的。

在很小的年纪我就已经走上社会参加工作,年幼无知,处处碰壁。

在成长过程中我慢慢地发现,书本居然能帮我解决一些问题。直到30多岁我才领悟到,原来人生大部分问题,书里都有答案。

慢慢地,读的书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难,我的心也越发平静。

我想进一步加强阅读理解能力,所以下载了许多和阅读方法有关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如何高效阅读》……

这周读的是樊登写的《读懂一本书》,这本书给我许多启发。

世界是多元化的,是纷繁复杂的,阅读是我们应对变化和反脆弱的最好的武器。

读书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和针对性的学习方式,它可以让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

“多向度的人”的思维体系里有三大支柱:事实、逻辑、批判性思维。


许多人对读书有一些误解

读书无用?这肯定是最大的误解。

读书只追求有用?这一点和第一个误解似乎是对立的,但不妨碍它依然是一个误

解。

有的书我读不懂?“读不懂”绝对不该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这只是某一刻的情况,

要相信,慢慢地,自己能读得懂。

读书是一件私事?这往往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借口。其实,读书是需要有朋友一起交流的。

自己读的效果最好?如果有更多的机会获得他人的指点,获得别人对书的内容的提炼,或者有比你水平更高的人帮助你去解读一本书,我觉得这都是值得高兴的。


接下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怎么选书?

如何找到一本好书:

●  第一是看出版机构。

●  第二是看作者背景。

●  第三是看推荐人。

●  第四是看好书中的推荐书单。

●  第五是看书后的参考书目。

●  第六是看内容,主要看这本书解决什么问题。

●  第七是看翻译和图书印制质量。


如何让自己真正读懂一本书呢?

曾国藩说过,读书相当于攻城略地。

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

你需要掌握的知识,但不限于此:

1.经济学知识  2.心理学知识  3.国学常识      4.管理学知识      5.逻辑学知识      6.哲学知识      7.人生经验


如何结构一本书?

每本书都有自己的使命,而读书的过程就是人为地弄清楚一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抓住一本书的脉络和重点。不用担心,再复杂的书都有一个结构。

任何一本书都会有一条主线。你在读一本书的时候,首先应该弄明白一件事:读完了,问自己,这本书要解决什么问题。

其次,要看一本书的写作背景。一本书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读者开阔眼界,让人们了解一个理论的前沿研究状态是什么,从而间接地认识到这本书的价值。

再次,就是一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有哪些解决方案;或者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变化的过程是什么。

书的最后一部分,一般来讲,会进行价值升华。什么叫价值升华?就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这本书讲这个事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最后能够达成一个什么样的效果?作者希望大家读完这本书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


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被誉为史上最强的学习法的费曼学习法,其核心就是 —— 因学而教、以教促学。

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李笑来说教是最好的学,007说以输出倒逼输入,其实都是一样的意思。

那么什么才是最好的读书方式呢,樊登认为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

当你成为那个向别人传播知识的人,你会发现,讲书是一种强沉浸式的学习方法,它会让你进入“心流”状态。没有意义,自己找;没有脉络,自己找。你会主动在书的字里行间寻找脉络和意义,然后把它梳理出来,再加上准备的过程当中你的专注力比平时高,这一系列的行为会极度且长久地锻炼思维逻辑。


讲书需要具备哪几种能力呢

第一,逻辑思维能力(抓重点)

第二,大局观(分析框架)

第三,语言能力(简洁、幽默、有说服力)

第四,同理心(感知听众)

第五,爱(热情、去功利心)


如何组织一个讲稿?

既然选中了一本书,首先你就要尊重它,要以它为核心内容,要遵循图书的结构。在讲书的过程中,除了在开头和结尾的部分加入一些技巧性的串语,剩下的核心内容一定是依据图书的脉络而来的。

1.忠于原著的中心思想,还原书本本来的面目。

2.好的讲书人或好的读书人都要再创作,用自己的话、更通俗的话表达出来。

3.除非常重要或科学性很强的部分,照搬原文部分不要超过10%。

4.用生动的故事替代深奥的道理。

5.讲书的重点是构建一个好的坡道,记住构建好的坡道关键步骤。

6.选取重要章节,陈述整体结构。

8.讲书时尽量不用讲稿,而是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对很多人来说,读完一本书都很困难,更何况是看完之后把一本书讲出来。不仅要讲出来,还要把每本书都讲得很清晰。这就需要掌握一种高效的“知识输出法” —— 思维导图构。

每看完一本书之后用思维导图将其进行梳理,这种方法在知识吸收上很有优势,一是看起来非常清晰明了,二是动笔写过的内容更容易在大脑中获得长期记忆。

绘制思维导图时主要有两种思路:

1.根据书本的章节结构进行划分。

2.根据自己读完之后所理解的内容进行重新解构(这个方式更难,更考验一个解读人的水平)。

构建思维导图的语言有两个特点:

1、思维导图里面很多的话语不要全部照搬书籍里面的内容,而是要用自己的理解。

2、作者写书有自己的一套逻辑,按照部分、章节进行排列。但是我门可以根据自己对于书籍的理解,进行重新解构。


开口讲书,还需要做这些准备

1、复盘思维导图,重新熟悉内容

找出这本书中你最喜欢的部分,最打动你的部分。

多问自己问题,为什么这点能打动我?作者是怎么论证这点的?有哪些角度和关系?举了几个例子,讲了什么故事?有没有数据和实验支撑?

捋一遍思路,书的脉络就清晰了。

2、调整心态,讲书不为取悦听众

在生活当中,如果你特别想取悦某些人,反而得不到他们的心。

怀着一颗平常心,不夹杂任何私念,把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分享给别人,你们之间的缘分自然就会建立起来。调整好心态,以 “正念” 的状态讲书。

3、聪明地和听众互动

关于台风,不光是要消除紧张的问题,还要看能否迅速转换角色,能否处理突发事件,能否接受听众的反馈。这和讲书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尤其是最后一条——爱。

站在台上特别紧张的人,往往是因为小时候内心缺乏爱,所以他才会过度地希望从别人那里得到肯定,得到爱。所以要从心理层面进行调适。你的价值不取决与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取决于自己。

4、对方比你认知水平高,你该如何讲书?

其实不需要担心,因为每个人都有知识盲区,所以你讲的内容是能够弥补他们的某些不足的。越爱学习的人,越是虚怀若谷。等你讲得次数多了,自然就能站在听众的角度思考问题。

5、如何提高语言组织能力

向好的电影、好的相声、好的演讲学习,刻意练习、不断迭代,一切靠积累。

比如:花30分钟讲一部电影。

6、不断地拓展任职的边界

先开始读一本书,再培养兴趣。

如果只读自己熟悉和擅长的,就容易限于能力陷阱。

我们需要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经常读一些不想读或不熟悉的领域的书,丰富自己。



10 - 舒展

#20200310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0/21 —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这本书是为那些想把读书的主要目的当作是增进理解能力的人而写。

或许我们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比以前的人多了,在某种范围内,知识也成了理解的先决条件。这些都是好事。但是,“知识”是否必然是“理解”的先决条件,可能和一般人的想法有较大差距。我们为了“理解”一件事,并不需要“知道”和这件事相关的所有事情。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了我们的理解力。

※ 主动的阅读

既然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那就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完全被动,就阅读不了 —— 我们不可能在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下阅读。既然阅读有主动、被动的区别,那么我们的目标就是:第一提醒读者,阅读可以是一件可以主动的事。第二要指出的是,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只有一种方式是真正地在阅读。没有任何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着内心的力量,玩味着眼前的字句,慢慢地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地理解为止。这样的一种提升,是在阅读时的一种脑力活动,也是更高的阅读技巧。这种阅读就是让一本书向你既有的理解力做挑战。

这样我们就可以粗略地为所谓的阅读艺术下个定义:这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你的头脑会从粗浅的了解推进到深入的理解。而会产生这种结果的运作技巧,就是由许多不同活动所组合成的阅读的艺术。

※ 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

吸收资讯是一种学习,同样地,对你以前不了解的事开始理解了,也是一种学习。但是在这两种学习当中,却有很重要的差异。所谓吸收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的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里等等。

※ 老师的出席与缺席

一路谈来,我们似乎把阅读与倾听都当作是向老师学习的方式。

倾听是向一位出现在你眼前的老师学习,而阅读却是跟一位缺席的老师学习。如果你问一位老师一个问题,他可能会回答你。如果你还是不懂他说的话,你可以再问他问题,省下自己思考的时间。然而,如果你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你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书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样。当你提出间题时,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与分析之后,才会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2.启发和收获】

今天阅读了万维钢写的一篇长文《理性乘以理性》—— 对 Ray Dalio 的《原则》的解读。

文中有这么一段,“你可能看过一本非常经典的书《如何阅读一本书》,其中提到最高层次的阅读,就是这个综合的功夫。这是完全主动的阅读,你要找来各种相关的书放在一起读。”

恰好最近在大量阅读提升阅读能力的书籍,就顺便找来仔细阅读。

第一章讲得是阅读的活力与艺术。活力指的是阅读要有充分的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以此提升理解能力。艺术指的是仅靠自己的能力,对一本书从粗浅认识到深入理解的过程中形成的能力或技巧。

对于一位成年人而言,再没有老师可以解答你的每一个问题,也不应该由老师来解答了。你人生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应该自己去解答,并负起100%的责任。向小时候探索自然那样去探索每一本书,你想要的绝大部分答案,都散落再不同的书中。



10 - 舒展

#2020031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1/21 —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就像我们学习外语时,要做的第一步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但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 —— 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一个可能在哪一本书里都没提过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2.启发和收获】

今天了解了阅读的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阅读对应了不同的能力,他们属于渐进的关系。阅读不同的书要使用不同的阅读层次。主题阅读是我并不太熟悉的领域,想必用起来也不轻松,但是它值得我努力学习直至达到这个层次。



10 - 舒展

#20200312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2/21 —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三章 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 学习阅读的阶段

在儿童具备纯熟的阅读能力之前,至少会经历大约四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称为“阅读准备阶段”(reading readiness)。专家指出,这一阶段从出生开始,直到六七岁为止。

在第二个阶段,孩子会学习读一些简单的读物。

第三个阶段的特征是快速建立字汇的能力,所用的方法是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揭发”不熟悉的字眼。

第四个阶段的特征是精练与增进前面所学的技巧。


※ 阅读的阶段与层次

这里所列举的四个阶段,都属于我们在前一章所谈的、第一个层次的阅读。这些阶段,都是基础阅读,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稚园的学习经验。只有当一个孩子精通了基础阅读的四个阶段,才是他准备好往更高层次的阅读迈进的时候。只有当他能自己阅读时,才能够自己开始学习。也只有这样,他才能变成一个真正优秀的阅读者。

※ 更高层次的阅读与高等教育

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就算什么也没做,也该培养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育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这就是在所有阅读中,主题阅读能让你做到的事)。然而,通常大学生要在毕业以后,再读三四年的时间才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并且还不见得一定达到。


【2.启发和收获】

我们在阅读上应该做到更进一步,变成一个个真正“有能力”的阅读者,能够真正认知“有能力”这个字眼中的涵义。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就无法应付未来世界的需求。



10 - 舒展

#20200313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3/21 —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检视阅读,才算是真正进人阅读的层次。这和前一个层次(基础阅读)相当不同,也跟自然而来的下一个层次(分析阅读)大有差异。

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累积的。因此,基础阅读是包含在检视阅读中的,而事实上,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分析阅读则包含在主题阅读中。

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

※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4)如果有介绍,读一下作者的介绍。

(5)从你对一本书模糊的印象中,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6)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有一个很重要的阅读规则经常被忽略,它很简单: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时,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集中精神在这个部分。在读第二遍的时候,你对不懂的地方的了解可能会多一些。

※ 阅读的速度

检视阅读的两个方式都需要快速地阅读。一个熟练的检视阅读者想要读一本书时,不论碰到多难读或多长的书,都能够很快地运用这两种方式读完。

所谓阅读速度,理想上来说,不只是要能读得快,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 逗留与倒退

所有这些习惯不但浪费而且显然降低了阅读的速度。之所以说是浪费,因为我们的头脑跟眼睛不一样,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我们的头脑是个惊人的工具,可以在“一瞥”之间掌握住一个句子或段落—只要眼睛能提供足够的资讯。

※ 理解的问题

没有一种速读课程不是声明在阅读速度加快时,理解力也同时增进。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就是读得很主动,很专心。这里所谓的理解力是超越基础阅读层次以上的理解力,也是造成问题的根源。大多数的速读课程都没有包括这方面的指导。


【2.启发和收获】

精通基础阅读是进人检视阅读的前提。

检视阅读是提高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的必经之路。


10 - 舒展

#20200314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4/21 — 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主动阅读是比较好的阅读,我们也强调过检视阅读永远是充满主动的。那是需要努力,而非毫不费力的阅读。主动阅读的核心就是: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的问题。

(1)总体而言,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

(2)作者说了哪些细节,怎么说的?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全部还是部分有道理?

(4)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任何一种超越基础阅读的阅读层次,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是绝不可或忘的原则。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后者提不出问题—当然也得不到答案。这个原则适用于任何一种读物。

光是知道这些问题还不够。在阅读过程中,你要记得去提出这些问题。要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除此之外,你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2.启发和收获】

为什么对阅读来说,在书上做笔记是不可或缺的事?第一,那会让你保持清醒—不只是不昏睡,还是非常清醒。其次,阅读,如果是主动的,就是一种思考,而思考倾向于用语言表达出来—不管是用讲的还是写的。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第三,将你的感想写下来,能帮助你记住作者的思想。


【3.行动和改变】

毫无疑问,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篇章。如果要我给这一章取个名字,那会是:

《阅读者的自我修养》

养成主动阅读 ——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并记录笔记的习惯。

我一直有一个自己无法察觉的坏习惯,就是我总是在身体状态良好、大脑清醒时才去看书,本意是为了避免抵消阅读。课是阅读却变成一个被动阅读、消耗专注力的过程,看着看着就很累了。而往往也因为这个原因,有时心里会惧怕开始阅读。

通过践行书中的阅读理论,我得到一个很大的启发。运用检视阅读的原则,可以逐渐提高专注力,哪怕一开始状态并不是很好。结果阅读成了蓄力的过程,而不是消耗。同时也掌握了刻意练习的方法,以此不断校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这于我而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无论状态如何,我都能立即开始阅读,并且让自己的状态越来越好。



10 - 舒展

#20200315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5/21 — 第二篇 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六章 一本书的分类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书籍主要的分类法,一种是虚构的小说类,另一种是传达知识,说明性的论说类。

※ 书籍分类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第一个阶段的第一个规则: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最好早在你开始阅读之前就先知道。

※ 从一本书的书名中你能学到什么

一开始时,你要先检视这本书—用检视阅读先浏览一遍。你读读书名、副标题、目录,然后最少要看看作者的序言、摘要介绍及索引。如果这本书有书衣,要看看出版者的宣传文案。这些都是作者在向你传递讯号,让你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

※ 理论性作品的分类

照传统的分法,理论性的作品会被分类为历史、科学和哲学等等。所有的人都约略知道其间的差异性。


【2.启发和收获】

光是将书籍分类到某一个种类中还是不够的。要跟随第一个阅读步骤,你一定要知道这个种类的书到底是在谈些什么?书名不会告诉你,前言等等也不会说明,有时甚至整本书都说不清楚,只有当你自己心中有一个分类的标准,你才能做明智的判断。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简单明白地运用这个规则,那就必须先使这个规则更简单明白一些。只有当你在不同的书籍之间能找出区别,并且定出一些合理又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分类时,这个规则才会更简单明白一些。

不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生对老师的教法,多少要有一些相对的回应。书本与阅读者之间的关系,跟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因此,既然书本所要传达给我们的知识不同,对我们的指导方式也会不同。如果我们要跟随这些书本的指导,那就应该学习以适当的态度来阅读不同的书。



10 - 舒展

#20200316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6/21 — 第二篇 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七章 透视一本书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每一本书的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的读者,你的责任就是要找出这个骨架。知道掌握一本书的架构是绝对需要的,这能带引你发现阅读任何一本书的第二及第三个规则。

分析阅读第一个阶段的第二个规则: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最多几句话(一小段文字)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分析阅读第一个阶段的第三个规则:将书中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分析阅读第一个阶段的第四个规则: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一本书的作者在开始写作时,都是有一个问题或一连串的问题,而这本书的内容就是一个答案,或许多答案。


【2.启发和收获】

一本好书,就像一栋好房子,每个部分都要很有秩序地排列起来。每个重要部分都要有一定的独立性。就像我们r看到的,每个单一部分有自己的室内架构,装湟的方式也可能跟其他部分不同。但是却一定要跟其他部分连接起来—这是与功能相关—否则这个部分便无法对整体的智能架构作出任何贡献了。

前面讨论的两个阅读规则,看起来就跟写作规则一样。写作与阅读是一体两面的事,就像教书与被教一样。尽管这些规则是一体两面,但实行起来却不相同。读者是要“发现”书中隐藏着的骨架。而作者则是以制造骨架为开始,但却想办法把骨架“隐藏”起来。他的目的是,用艺术的手法将骨架隐藏起来,或是说,在骨架上添加血肉。


【3.行动和改变】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的四个规则:

1、给书籍分类

2、用最简洁的话概括书籍大意

3、理清书籍的框架

4、找出作者提出的问题或想解决的问题。


10 - 舒展

#20200317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7/21 — 第二篇 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八章 与作者找出共通的词义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第二个阶段也包括了四个阅读规则。

分析阅读第二个阶段的第一个规则,我们简称为“找出共通的词义”。

在用分析阅读阅读一本书时,找出共通的词义却是第一个步骤。除非读者与作者能找出共通的词义,否则想要把知识从一方传递到另一方是不可能的事。因为词义(term)是可供沟通的知识的基本要素。

※ 单词 vs. 词义

找出共通的词义:找出重要单字,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要注意到这个规则共分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找出重要单字,那些举足轻重的单字。第二部分是确认这些单字在使用时的最精确的意义。

这个阶段的其他规则意义也跟这个规则一样,需要你采取两个步骤:第一是处理语言的问题。第二是超越语言,处理语言背后的思想涵义。

※ 找出关键字

并不是作者所使用的每一个字都很重要。更进一步说,作者所使用的字大多数都不重要。只有当他以特殊的方法来运用一些字的时候,那些字对他来说,对身为读者的我们来说,才是重要的。

※ 专门用语及特殊词汇

也是最明显的信号是,作者开诚布公地强调某些特定的字,而不是其他的字。他会用很多方法来做这件事。他会用不同的字体来区分,如加括号,斜体字等记号以提醒你。他也会明白地讨论这些字眼不同的意义,并指出他是如何在书中使用这些不同的字义,以引起你对这些字的注意。或是他会借着这个字来命名另外一个东西的定义,来强调这个字。

大多数人都习惯于被动的阅读或是毫无要求的阅读,最大的问题就在对字句毫不用心,结果自然无法跟作者达成共识了。

※ 找出意义

作者在全书多个地方用到同一个单词的时候可能只有一个意思,也可能有两三种不同意思。首先,我们要对此做出判断,要看这些意思之间的关系如何。最后,看看上下文是否有任何线索,可以让你明白变换意思的理由。最后这一步,能让你跟得上词义的变化,像作者在使用这些单词时一样变化自如。


【2.启发和收获】

我们并不是要假装这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只是相信这并不是做不到的。否则,没有任何人能通过读书来增进理解力。事实上,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新的洞察力或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如果你不能努力了解这些字,那就不可能学会我们所谈的这种阅读方法。你也不可能作到自己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从不太了解进展到逐渐了解的境界。

【3.行动和改变】

“ 这是很难写的一章,可能也是很难读的一章。”看到这句话时我心里在想,作者你还是有点逼数的啊。加上无力吐槽的翻译的神助攻,这本书阅读起来真的是难上加难,我一度读到要昏睡过去。

但是启发真的很大,细节见真章,作者对阅读能力的理解可谓是深入到毛细血管中。

当我们在阅读一本书,特别是非虚构类书籍的时候,找出关键词,找出作者使用一个词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读一本书就像在和作者交流,如何达成共识是每个阅读者都该思考的问题。

充分利用分析阅读的规则,养成一些正确的阅读习惯,逐步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10 - 舒展

#20200318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3/21 — 第二篇 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九章 判断作者的主旨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书的世界与生意的世界一样,不但要懂得达成共识,还要懂得提案。成功的谈判协商,除了需要诚实外,提案还要清楚,有吸引力,这样交易的双方才能够达成共识。

  书里的提案,也就是主旨,也是一种声明。那是作者在表达他对某件事的判断。他断言某件他认为是真的事,或否定某件他判断是假的事。他坚持这个或那个是事实。这样的提案,是一种知识的声明,而不是意图的声明。作者的意图可能在前言的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了。就一部论说性的作品来说,通常他会承诺要指导我们做某件事。为了确定他有没有遵守这些承诺,我们就一定要找出他的主旨(propositions)才行。


【2.启发和收获】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或找出一本书到底在说什么的规则(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5)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6)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7)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未解决的。在未解决的问题中,确定哪些是作者认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



10 - 舒展

#20200319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19/21 — 第二篇 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十章 公正地评断一本书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事实上,读者才是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作者要说的已经说完了,现在该读者开口了。一本书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就跟平常的对话没有两样,每个人都有机会开口说话,也不会受到干扰。

※ 受教是一种美德

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这样的读者在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

※ 修辞的作用

站在叙述者或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因为这也是最终的目标,所有其他的沟通行为也必须做到这个程度才行。在写作时讲求文法与逻辑的技巧,会使作品清晰,容易理解,也是达到目标的一个过程。相对的,在读者或听者的立场,修辞的技巧是知道当别人想要说服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反应。同样的,文法及逻辑的技巧能让我们了解对方在说什么,并准备作出评论。

※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第二个阶段的第九个规则: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地说:“我了解了。”

※ 避免争强好辩的重要性

分析阅读第二个阶段的第十个规则: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地辩驳或争论。

※ 化解争议

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作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2.启发和收获】

现在我们要摘要说明这一章所讨论的三个规则。这三个规则在一起所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而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地了解一本书,不要急着开始批评。

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

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10 - 舒展

#20200320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20/21 — 第二篇 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十一章 赞同或反对作者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一个读者所能说的第一件事是他读懂了,或是他没读懂。事实上,他必须先说自己懂了,这样才能说更多的话。如果他没懂,就应该心平气和地回头重新研究这本书。

只有当双方都了解对方所说的内容时,关于事实或方向的议题—关于一件事是什么或该如何做的议题—才是真实的。在讨论一件事时,双方都要对文字上的应用没有意见之后,才能谈到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这是因为(不是尽管),当你透过对一本书的诠释理解,与作者达成了共识之后,才可以决定同意他的论点,或是不同意他的立场。

※ 偏见与公正

现在我们来谈谈你读懂了一本书,但是却不同意作者的状况。如果你都接受前一章所谈的规则,那么你的不同意就是因为作者在某一点上出错了。你并没有偏见,也不是情绪化。因为这是事实,那么要作到理想化的辩论就必须满足以下三种条件:

第一点,因为人有理性的一面,又有动物的一面,所以在争辩时就要注意你会带进去的情绪,或是在当场引发的脾气。

第二点,你要把自己的前提或假设摊出来,接受对手也有不同假设的权利。

第三点也是最后一点,派别之争几乎难以避免地会造成一些盲点,要化解这些盲点,应尽力尝试不偏不倚。

※ 判断作者的论点是否正确

(1)说一位作者知识不足,就是在说他缺少某些与他想要解决的问题相关的知识。

(2)说一位作者的知识错误,就是说他的理念不正确。

(3)说一位作者是不合逻辑的,就是说他的推论荒谬。

(4)说一位作者的分析是不完整的,就是说他并没有解决他一开始提出来的所有问题,或是他并没有尽可能善用他手边的资料,或是他并没有看出其间的含意与纵横交错的关系,或是他没法让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

【2.启发和收获】

分析阅读的三阶段

  一、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1)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A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10 - 舒展

#20200321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21/21 —  第二篇 阅读的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第十二章 辅助阅读

【1.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 相关经验的角色

一般经验在一方面与阅读小说有关,另一方面与阅读哲学书籍有关。判断一本小说的写实性,完全要依赖一般的经验。特殊经验主要是与阅读科学性作品有关。要理解与判断一本科学作品所归纳的论点,你就必须了解科学家所作的实验报告与证明。

※ 其他的书可以当作阅读时的外在助力

许多伟大的作品不只是互相有关联,而且在写作时还有特定的先后顺序,这都是不该忽略的事。后人的作品总是受到前人的影响。外在辅助阅读的主要功用在于延伸与一本书相关的内容脉络。

※ 如何运用导读与摘要

第一,一本书的导读并不一定都是对的。

第二,在主题阅读时,摘要的用处很大,你可以因此知道某些特定的议题是与你的主题密切相关的。

※ 如何运用工具书

工具书的类型有许多种。我们认为最主要的两种:字典与百科全书。

首先,你必须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

其次,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找到你要找的答案。

第三,你必须要知道这本书是怎么组织的。

第四,你必须知道你想要找的是什么,在哪一种工具书中能找到这样的东西。


【2.启发和收获】

除了书籍本身之外,任何辅助阅读我们都可以称作是外在的阅读。所谓“内在阅读”(intrinsic reading),意思是指阅读书籍的本身,与所有其他的书都是不相关的。而“外在阅读”(extrinsic reading)指的是我们借助其他一些书籍来阅读一本书。

外在的辅助来源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在这一章中,我们会依照以下的顺序讨论出来:第一,相关经验。第二,其他的书。第三,导论与摘要。第四,工具书。


【3.行动和改变】

大部分时候,我们必须依靠自己、依靠思考而不是外在的力量读懂一本书。但是,有时反复阅读一本书,却依然有一部分不能理解时,就该寻求外部的帮助了。这个时候,辅助阅读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