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处女作《第七大陆》开始,哈内克作为欧洲著名的电影大师,电影中充满着克制且富有悲观色彩,他的镜头聚焦社会中现代人冷漠疏离的生存境遇,探究个体精神失控背后的社会根源。而荣获金棕榈奖的《爱》被誉为最诚实的描写老年人境遇的电影,主要讲述了一对年过八旬依然相爱的夫妇如何在爱、尊严与生命、死亡之间抉择的故事。与以往作品中的惯性暴力不同之处在于,哈内克在《爱》里表现出了生活的真实和温情。影片通过极简的电影语言和写实的生活片段,深刻地展现出爱与死亡在围绕着生命之间的抗争,纠缠,并最终以一种无与伦比的残酷方式走向统一。
老年夫妇:爱与尊严冲突下的成全
影片讲述的是两位退休后的音乐老师,虽然已年过八旬,但夫妇之间依然相敬如宾,相濡以沫。可是有一天妻子突然中风,导致半身瘫痪,随后病情开始慢慢恶化直至卧床不起,最后丈夫帮助妻子结束了其生命。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轮回和循环,当它们突然与爱相遇,洗尽铅华,历经一生的老人们在理想和不可避免的现实中挣扎,然后紧紧拥抱。身体或许已经死去,但爱永恒,人们对爱的向往、欲望和憧憬永存。
当安妮患病时,她始终在以高傲的姿态去抗争。比如,学生来访时尽可能地像以往一般端庄大方,眉宇间是阅尽世事的淡然与温润。又如当她还能翻阅书籍时,依然像以往一般斜倚在床头默默阅读。此时乔治俨然化身为安妮的护工,独自操持一切,隐忍着所有苦痛。然而影片残酷在于安妮和乔治对生活刚燃起一丝希望的时候,就扑灭它。不久当安妮中风导致意识日渐衰微时,她逐渐不能接受自己被病痛扭曲的不同于正常人的身体,对于一向体面的她,是特别痛苦的。当护工为她梳头发并让看镜子里苍老憔悴的自己,失去语言功能的她只能如孩童一般哭着扭着头反抗。某天当乔治回到家,发现安妮瘫坐在窗前,她想跳楼自杀。这与之前乔治做的噩梦一致,暗示着安妮不可避免的命运。安妮尽力维持活着的尊严,而成全她尊严的途径只有死亡。在病床上安妮总是呻吟叫喊着痛和妈妈,她拒绝忍受和咽下不想要的生活。恐惧成为一种主宰式的情感,面对安妮的瘫痪渐渐失去意识,乔治也失去了从容和冷静,精神崩溃恍惚不安。当安妮再次试图以绝食来放弃生命时,给她喂食的乔治有一天终于丧失了耐心,出手打了她一巴掌。这一巴掌犹如电光石火,照亮了他们真实的处境。
爱一个人不是强迫她活着,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她选择生或死,而是尊重,是成全,是一起拥抱归宿与命运。安妮没有行动能力,死亡需要乔治的介入。当丈夫讲述童年参加夏令营的故事,他终于站在妻子的处境中,悟到了相同的对于解脱和自由的渴求,夫妇间的心在痛苦和对自由的向往中打通了。为了结束爱人的苦痛折磨,同样也是为了履行“再也不要送她去医院”的承诺,乔治亲手拿起枕头,为安妮实施了安乐死。他执行了妻子的决定。替她完成了最后一个选择,给了妻子想要的自由。生活经历丰富的老年人在处理这种极端特殊的情况时,比任何人都表现得更为冷静理性。乔治为安妮穿上最好的衣裳,把雏菊洒在枕边,让安妮体面地躺着,紧接着乔治也告别了人世。影片里鸽子的两次闯入却被放走,呼应了夫妇俩最后的结局。纵然不舍,乔治仍然成全了安妮的死,恢复她在爱的关系中的位置和尊严。影片结尾,导演采用超现实主义的魔幻手法,乔治在睡梦中惊醒,发现安妮死而复生,他们如往常一样,或是出门去听音乐会或是携手去散步,这不仅使得影片首尾呼应,更给观众留下了无限想象和思考的余地,耐人寻味。
电影语言:长镜头的凝视
在这部电影的语言构成中,巴赞式长镜头的运用贯穿影片始末,有一种“凝视”的效果并且具有不同的职能。哈内克将摄影机定义为日常生活的客观呈现者,冷静地展现安妮和乔治生活的许多片段和情绪表达。导演没有通过镜头向观众试图解释他的意图,但是影片“爱”的主题却渗透在每一个场景。他主张让观众从个人的生活阅历和审美态度出发,主动对影片做出判断,所有的感动均来源于观众自己思考的结果。
长镜头的运用使得影片连贯还原生活的本真面貌,电影时空更具有真实性和统一性。在影片开头,定焦长镜头静默冷峻凝视着偌大的音乐厅观众席,观众席上坐着无数表情装束各不相同的男女老少。对于主角是谁镜头毫无提示,他们湮没在人群之间。只有如此考究的镜头,才能顺理成章地带出平和写实的剧情。而影片以女主人公安妮生病之后的日常生活为线索来展开故事,大段地从生活细节处着手去使用长镜头,吃饭睡觉、聊天、如厕等等,无一不是对真实生活的描写,奠定了影片安静、缓和的基调。
长镜头不像短镜头进行拼凑切割式的人为渲染,而是完整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不仅可以渲染人物情绪,更能够烘托故事氛围。当安妮第一次中风时,安妮坐在饭桌前表情呆滞木讷,虽然没有任何言语但面对突如其来的疾病时内心惶恐,但随即为了维持自尊的倔强之情又出现在脸上。在长镜头的客观表达下,观众能感受到安妮和乔治在爱情和生命洗尽铅华之后所做的挣扎和对尊严的维系。
长镜头可以传递隐含信息,升华故事主题。在影片结尾处,受病痛折磨在乔治怀中刚平静下来的安妮即将安详睡去,突然乔治却拿起枕头摁住安妮,要将其闷死。整个过程不加修饰地将乔治的崩溃绝望和安妮的室息感呈现出来,震撼之余将生命价值升华到悲剧的境界。而影片最后,女儿伊娃重新回到了这所公寓,静态的长镜头,景框牢牢锁定在狭窄阴暗的空间中,房间内景的镜头运用和平稳的构图,诉说着这个波澜不惊的故事,这就是温柔下现实的残酷和无奈。女儿坐在父亲经常坐的椅子上,环顾室内,好像依旧能感受他们的没有随时间和肉体而衰败的爱情。导演没有清晰明确地交代结局,而是以超现实主义的方式,赋予电影多维度的可能和方式。这种模糊与困惑,使得观众的内心对爱和生命的认知愈加清澈与明晰。
结语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终将无法回避关于死亡的结局。当爱遇到困境时,人们到底该如何抉择。安妮和乔治之间的爱,是相互给予和平凡生活中彼此尊重。电影《爱》将年老的无力与苦痛,生活的沉重与冰冷,人们所逃避和不愿提及的事情赤裸裸地展示出来,以冷静而考究的镜头细致描摹,令人窒息。哈内克坚守自己的美学原则,在自己对个体生存境遇的深深凝视中,给出了对爱的人文关怀与思考,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