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为什么上一代总是像弱智?

这是听“得到”课程里面《30天认识训练营》里面的阅读笔记分享:

想要搞清楚为什么上一代总是像弱智,我们先要弄清楚两个概念:智商和智力。

什么是智商和智力?

心理学家发明了一套标准化智力测试,得分换算成智商。

智商是一种分数。而你真实的聪明程度,是智力。

这本来是两件事,但是又高度相关,智商很能说明人的智力水平,基本上是智商高的智力也高,反之亦然。而且智商与人的职业成就、收入高低、学术水平明显相关。

人的智商平均是100, 大多数人的智商水平分布在平均智商上下一个标准差的范围。这意味着全社会所有人当中,约2/3的人智商在85到115之间。如果你的智商比平均水平高出两个标准差,也就是高于130,那就摸到了天才的门槛;低于70的是弱智。属于这两种极端情况的人都很少,100人里头都只有两三个。

谈论智商其实遍地是雷,因为智商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确实是有差别的,有的人群的平均智商会高一些,有的人群平均智商会低一些。

靠谱同时审慎的态度是,承认智商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现实,但在没有充分证据之前,不要贸然归因。这也是美国心理学会的态度。

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智商是分布不均匀的,有的人平均智商会高些,有些会低的。

但是研究发现,通过勤奋努力可以补充智商。也就是俗话说的:勤能补拙。

另外还有知晓一个弗林效应:

弗林效应:研究发现,过去一百年来,全世界人们的智商都在变得越来越高。 下一代人比上一代人智商更高,既发生在发达国家,也发生在发展中国家。

相当说,如果100年前的美国普通人穿越到今天,其智商比今天的美国普通人低30点,基本是弱智。

反过来说,今天的美国普通人穿越到100年前,哪怕没有携带任何现代知识,单凭一个大脑,就已经踏进了天才的门槛。

因为这个效应是智力研究学者弗林发现的,所以被命名弗林效应。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弗林认为智商提升的终极原因是工业化,而起作用的是工业化带来的社会整体变化: 更普及的学校教育、日常工作乃至生活对认知能力要求提高、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更长,等等。

更重要的是,尽管两者高度相关,但是 智商不等于智力。

我们必须认识到,智商它本身就是一个测试的得分,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智力本身,(intelligence),特别是通用智力(general intelligence), 简称g。什么是g?

如果一个人做某件事很行,但做另外的事不行,那么他只是擅长做某件事而已,人不见得聪明;但如果他做这事行做别的各种事也行,那么他多半比较聪明,或者说,g值高。同一人在不同任务中的表现有一半左右可用他的g值来解释。

其实,没有谁是天生的音乐家、棋手、数学家,或者其他。原因很简单,因为这些技能出现得太晚,时间太短,进化还来不及重新搭建专门的大脑回路。

所谓天生的音乐家、棋手、数学家,他们是有天生的高g智力,但不是必然注定只能在特定的领域里成功,换个领域,同样努力,他们一样成功。

智商测试测的主要是通用智力,也就是g值。

那我们是不是比上一代人更聪明?

智商研究界由此分成两派,一派认为百年来人类智商涨分没有实际意义,因为通用智力没有变化。另一派,就是弗林自己代表的这一派,则这样说:

我们是不是比前辈聪明?如果问题是“我们出生时的大脑是不是比祖先的更有潜能?”那么答案是“否”;但如果问题是“我们是否面对比祖先更宽广的认知挑战,并发展出新的认知技巧以应对这些挑战?”那么答案是,“是”。

这么说来,那么代沟就真实存在。不是说两代人如何调节对另一代人的态度就能化解,它坚实地存在于代际之间的认知能力差别

我们觉得上一两代人像弱智,下一两代人觉得我们像弱智,简直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当然,同样的道理,如果换用年鉴学派创始人、历史学家布罗赫的话说,会温情一些:

一代人是怎么刻划出来的?首先是年纪,这群人比上一代人年轻,比下一代人年长;更直接的是他们的共同经历和影响:他们为同样的事情激动。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这些事态度一致,有可能是激烈分歧,但共同点是就某些事激动,而上一代和下一代人都不会为这些事激动。

也就是说,我们总会觉得上一代人总是像弱智,而我们的下一代总会觉得我们像弱智,是没有办法的事。

最后总结:“为什么下一代人总是觉得上一代人很蠢”,这背后其实是人类认知的进化。

荐书:《我们在变聪明吗?》(灵感来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