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代表着阅读的另外一种品质。读书到了诗歌这个阶段,你的心情开始跟它碰撞,它替你释放,替你表达,同时也在塑造着你。
人生多情,无关风月。戴复古有“故人心似中秋月,肯为狂夫照白头”,李太白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张九龄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国人骨子里是寂寞的,得不到释放的心灵最寂寞,人们喜欢寄情于明月,所以诗人喜欢问月,喜欢对月倾吐平日不敢对人言的烦恼与痛楚。诗人寄情于景,抒发情感,诗歌是文字的艺术,它把中文进行了一次全新组合,创造出了无限可能。
有人觉得现代诗歌是无病呻吟,故弄玄虚,诗在每个人的心中尺度是不一样的,因着际遇不同遭遇各异,又有了不一样的体会与解读。就如同庄生晓梦,到底是庄生梦见了蝴蝶,抑或是蝴蝶的梦中有了庄生,我们无从知晓,恐怕连诗人自己也身陷迷局,不知所措!所以诗人是这么说的,你会怎么说?你会怎么想?遇到你有所感触的时候,你会怎么去表达?所以说诗歌除了对心灵的塑造,也会反过来迫使你有新的表达。
诗歌另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耐人寻味!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既然在康桥涅槃过一次,又何必带走一片云彩,读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仿佛看到一位失败英雄的在倒下的瞬间情景,有些悲壮、有些凄凉,又有些肃然起敬!
读书很多人喜欢读工具书,拿来就能用的东西,甚至说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就想看了那本书之后能够瞬间开阔明亮!显然诗歌做不到,但诗歌可以丰富思想,碰撞心灵,滋养内心。诗意是一地鸡毛里绽放的玫瑰花!人生不能干巴,如果把自己活成了压缩饼干,几天可以,时间长了受得了吗?问问自己能坚持多久?还是需要有另外的滋养。
如果感到无人理解,或是悲伤寂寞,就来读一首符合心境的诗歌吧,只有诗词不会负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