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我在【道德经里的商业智慧】社群里讲了一个小故事,现在转译成文字分享给大家。—题记
傍晚的时候我去菜场买菜。在菜场的路边我看到有老人家在卖黄沙蚬,那是我老公非常非常爱吃的一种食物,所以我就把他所有的黄沙蚬都买了下来,一共要十七块钱。习惯了微信支付,我口袋里没有现金,老人家他又没有手机,没有办法付钱给他。边上刚好有家水果店,我说我去水果店里换了钱再来付。然后我就去买水果,我买了香蕉与甘蔗。我说我多支付二十块钱,然后给我二十块钱现金。
但是那个店员说不可以。他说这样子这个帐就对不上了,因为钱是刷给老板的。他说他自己没有钱。另外有个店员,那个削甘蔗的小伙子,然后他说他也没有钱。所以我在那个水果店里就换不到钱。这时店里另外有个顾客是个年轻的女孩。我去问她能不能换二十块钱给我,她说她也没有。那个水果店的店员让我去隔壁店里问一下。
我就到了隔壁的小店。有一个中年妇女在那里,我说大姐,你能不能换二十块钱给我?她的态度就很冷淡,她说她的钱如果转出来的话是需要手续费的,我说,那这个手续费我付给你,我现在向你换二十块钱,你说我支付你多少?那个妇女就说那你给我二十一块好了。我说好的。我就转了二十一块给她,我就拿到了二十块钱。
好,我们在这里停一下。如果是以前的我,对于水果店里的两个店员,包括同样买水果的那个女孩,包括隔壁那个小店的妇女,他们的这些行为,我是会升起评判的。首先我会质疑水果店的两个店员,他们真的是没有钱吗?我觉得应该不会,他们只是觉得很麻烦,所以就说没有。然后那个女孩子,她背着包她也会没有带钱吗,也未必。可能她也是对陌生人充满戒备。
那个小店的店主嘛,我觉得就特别小家子气,二十块钱真的就是一点零钱而已,举手之劳都不肯帮,开店开的那么小气,处处算计。我的脑子里这么评判一遍,最后我肯定会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人心冷漠、世风日下。我会做一个决定,以后这个小店,这个水果店我都不会来了。
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跑这样的一个心路历程,我坦白,如果是以前的我,我内在的心路历程,一定是这样子的。那我也一定是会遵守这个决定就是我以后我不太会去光顾这个水果店与隔壁那个小店,我对他们没有好感。我就这么切断了与他们的连接,因为我不爽了,我会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我有那么多的选择。这个城里面有那么多的水果店,我干嘛到你家来?
那么现在呢,我是能够很清楚的看到抱持这样意识的人,她的频率其实跟水果店的店员和那个开小店的小老板是一模一样的。他们或许是狭隘,或许是自私,其实你也一样狭隘与自私,你跟他们无有差别。因为你去换零钱就是你的需要。他们没有责任一定要来满足你的需要。你自己的这个需要落空了之后,你就怪罪到他们的表现,你还不是自私?
所以呢,人人都活在自私里面。我去换零钱是为了我的需要,他们觉得麻烦他们不换给你,或者他们换给你要收手续费,那这也是他们的需要嘛!人人都在自私里面,这个世界就会有很多的隔阂,很多的不信任,很多的猜疑。然后人跟人之间就有很多的切割。
那现在呢,就像我付钱给那个小店老板,我多付出的一块钱是我自己没带零钱的代价,这就是我自己需要来承担的部分;我拿到了二十块钱是她对我的帮助,是我需要去感恩的部分。我看到了水果店的店员、那个年轻的女孩和那个中年妇女他们的这些表现,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了,我们在平时的时候,对于进入到自己生命当中的每一个人,如何以高的品质高的能量去跟他们接触。
而不是说是去切断连接,如果说我以后再一次或者多次重返那个水果店那个小店,我去消费我去购物,然去跟他们做连接,我去给他们一些正面的反馈,夸他们的产品价格很公道,很新鲜,夸他们的那个服务…如果我是这样子做的。那么通过一次一次的这样接触,我和这两家店之间是不是就会产生美好的连接呢?
现在从这么小的这些经历里面,自己会有一些非常深入的看见。一些非常深入的对于自我的想法,自我的情绪,自我的感受,对这些层面会有很深的接触,实际上是我接触到了我自己,我就有机会去高品质的接触别人。
这段时间对我来讲是一个非常珍贵的时间段。因为我在这里讲道德经,我又在另外一个群里面讲完形,我就发现这个东西方学问的共同之处,它们在本质上是完全是一致的!
今天我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夜深了,我要去哄小树睡觉了,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