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成长,“煜”见未来
——成长学院学习第一天
今天上午,简短又不失庄严的开班仪式过后,十位导师相继登场开讲。我们的导师朱煜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建平实验小学教师,华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上海市园丁奖、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获得者。他给大家带来的十五分钟微讲座的题目是《小学教师必备的四种“武器”》。
哪四种“武器”呢?
第一种武器: 要有吃三年萝卜干饭,做冷板凳的准备
朱煜老师告诉我们,身为一名年轻的教师,在刚入职的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要勤学苦练,扎实走好我们脚下的每一步,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第二种武器: 练好教育教学基本功
朱煜老师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自拍”、“自醒”的意识,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自己的教学语言,提升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
老师还提出很多年轻老师在上课后,很少再次回顾自己的课堂实录,因为总是对自己的某些教学环节不太满意,殊不知真正的提升自己,就是从课堂实录开始的。因为我们总是能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很深的体会来改变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
第三种武器: 了解学科本质
不要以为学生一学就会,也不要以为自己讲清楚,学生就明白了,要有赤子之心,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展开学习活动。
在教学的同时,自己也要保持记录的习惯,记录教学日记,留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很多年后再翻看的时候,可以和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继续学习。
第四种武器: 看到孩子最好的一面
我们在学生如何学和自己如何教的问题上总会遇到疑惑,这个时候就要理性的告诉自己“没有一教就会的学生,要看到孩子最美的一面,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发展路径”。我们要接受所有孩子的不同,用心教育,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说到底,如何磨炼自己,那就是读书,所以朱老师又给大家推荐了很多需要我们去读的书。
最后朱煜老师的结束语:只要你努力,就会成功。尽管努力的过程很辛苦,但是成功的快乐一定很幸福。
今天晚上,导师学员见面会七点如期开始。说是见面会,还不如说是拉家常,朱煜导师沉稳、内敛、幽默地给我们分享了他的一些成长故事。从他的故事中,我也提炼出了三个关键词。
一是记录。
朱煜导师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天天记日记。95年开始写工作日记、教学日记等等,05年开始在电脑上进行记录,再后来,他的记录变成了自己的一本本专著。现在,记录已经完全成为他的自动化行为了。每天不记录,就会觉得少做了一件事,跟少吃一顿饭的滋味差不多。
他的爱人怀孕了,他让爱人写怀孕日记。孩子出生了,他给孩子写成长周记。孩子的三岁生日、六岁生日、九岁生日都是把这些成长记录出版为书,作为礼物赠送给孩子的。
朱煜导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要享受记录。
二是倒逼。
是的。我也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不逼自己一把,你永远都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朱煜导师的经历也同样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
他在贾志敏老师的帮助下,一步步登上小学语文课堂的巅峰,校外辅导机构上作文课给了他最好的历练机会。慢慢地,他在课堂上逐渐关注学生多了,课堂精彩了。
成长,如果靠单位,靠领导,那样已经成为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小了。必须要靠自己,要建立在对自己倒逼的基础上,那样,你的成长才会有质的飞跃。
三是热情。
说到热情,导师给我们分享了他40岁参加全国语文教师素养大赛夺得特等奖的事情,被他戏称为“裸赛”。导师说的时候信手拈来,极为轻松,可是我却能明显感到导师背后那超出常人的付出,是什么在支撑着朱煜导师忘记年龄一路飞奔呢?除了热情还是热情。
接下来,朱煜导师还给我们讲了他认识的一些对教学有热情的人,这里边有临产的孕妇、有正在哺乳期的年轻妈妈,还有一位是再过三年都该退休的老教师。我想,热情也是会传染的,我也一定会被传染。
来到河南教师成长学院,就像来到了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在这个能量场里,我汲取着学科的知识、教学的技能,更有向上的力量。这一切,都将在不经意间转化为养料来滋养我的心灵,润泽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