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孩子从幼儿园大班时我开始教他读《论语》,书是从厦门爱和乐公司买的,大开本,拼音,大字。这解决了他读音的问题。说实在的,若没有拼音,我未必能教他。因为有些字我也不认识。
之所以选择《论语》有两个原因。
一是爱和乐老总邱德辉老师有个《早阅读早受益》的讲座,其中讲到了要读一辈子有用的书,《论语》是必读。
二是我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开始读南怀瑾先生的书。《历史与文化》、《论语别裁》、《大学微言》、《老子它说》等书不止读过一次。深受教益。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帮助自己正确对待人生的荣辱进退,处变不惊。所以,当邱德辉老师推荐《论语》时,我毫不迟疑地为孩子选择了读《论语》。
这孩子有“慧根”:不识字的他,一段《论语》跟着我读三遍就会自己读了,自己读五遍就会背了。这使我很好奇。不由得想起在南怀瑾先生书中看到的那句话:书到今生读已迟。仿佛是苏东坡的诗。(随手写到这里,不待考证了。如有谬误请忽略)。
他的聪慧使我一直坚持着督促他学习《论语》。每天早晨十分钟,雷打不动。这孩子在小学一年级时读完了《论语》,读完了《大学》《中庸》,各读了一遍。《老子》背过了一半。
二年级时,因为买了《大鱼讲论语》,重新读《论语》,每天一章。没有刻意去背,有的章节可以整章背下来,听大鱼老师的节目,有的他可以不经意地接下句。从此,《论语》成了他的每天必读,这要感谢大鱼老师的增值服务,每天在大鱼老师的微信群读《论语》交作业是他的最爱。
今年寒假时,我把背《论语》列入他的学习计划。想趁他年龄小抓住记忆的黄金时期把《论语》装进脑子里。原以为读熟了的文章背过很容易。没想到,不是那么回事。
假期开始时,一天背一章比较容易。越往后越困难。再加上外出回老家等因素,背到第六章戛然而止。更有意思的是,他要求搞清楚《论语》的意思。这样又得返回去重听《论语》节目。速度慢下来了。我发现了一个值得庆幸的事,有些人生的道理不用我讲,《论语》替我讲了。比如:“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什么意思呢?返回去重听了《大鱼讲论语》和鲍鹏山教授的私塾课《论语》,明白了做人首先要做到三点:
动容貌就是一个人的容貌要庄重,要和善,要慈祥,容貌是人的内心是否高贵和善良的体现,着装要讲究不能随意松垮。做到这样可以远离粗暴无礼。
正颜色是要端正自己的脸色。一言一行都要有规矩,有规范。不能言行轻佻。
出辞气是说话的时候要有分寸,要看场合,不该说的不说。不随便乱说。
大鱼老师说:《论语》不是语文不是数学,不是简简单单的知识。《论语》是一部怎么做人的大学问。
我想: 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 一一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就是从这九个字中培养奠基的吧。
不知他听懂了多少?明显的改变是脸变干净了。昨天下午给他做眼睛理疗的医生夸他:这两天脸干净多了。他的小脸经常是黑乎乎的,医生说过他多次。我细算,改变就是从背这段《论语》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