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小时的坚持真的就成专家了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自打小时候起,我们都被家长和老师们灌输了无数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顿、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莫扎特……,他们既天赋异禀、又勤奋异常,让我们羡慕又惭愧。我们总认为我们没有那种天赋,父母却总认为是我们不够努力刻苦。特别是如果父母知道“一万小时理论”的话,那你就永远背负上不刻苦、不努力的的罪名。但今天听了《刻意练习》这本书彻底的颠覆了之前的认知。

《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康拉迪杰出学者。他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那个声名赫赫的一万小时理论就是直接把他的研究成果“概念化”和“流行化”,但显然并不准确。事实上,作者研究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

成功需要刻苦,但真正的成就天才之道——刻意练习,又并不等同于刻苦。一起来看看何谓刻意练习!

在古典音乐界,莫扎特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识别出升 A调或降E调。种种技能加持在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难以解释。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然后,父亲再以传奇的形式,讲述他的天才表现,惊艳世人的眼球。而且单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了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的完美音高,实则通过训练也可以为普通人所掌握。

帕格尼尼在一次演奏会上琴弦绷断了三根,用一根弦都能完美的完成演奏,他是如何做到的呢?实际上他是和一位女子深爱了,他想用2根弦来模拟二人甜蜜的对话,在他刻意的练习下他完美的用2根弦完成了曲目,后来他又刻意练习用一根弦来演奏;后来在演奏会事实是他刻意为之,这后面是他刻意的重复练习的展现。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之所以对所谓天才有‘他们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仍然可以变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我们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

同时,作者也发现,那些被视为天才的杰出人物,包括自闭症的传奇,虽然不一定是上帝的选民,但他们的成功也确实遵循着一种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引言天才存在吗 为什么有些人对他们所做的事情如此擅长,擅长到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步?不论你观察哪个行业或领域,从竞技体...
    速兔阅读 934评论 0 2
  • 天才真的存在吗? 1763年,7岁的莫扎特开始了他的环欧洲演出,成为一代传奇人物。莫扎特年纪很小时就能准确辨识任何...
    丹菡阅读 9,061评论 4 106
  • 打小时候,我们就被家长和老师们灌输了无数的天才人物故事,牛顿、爱因斯坦、高斯、达芬奇、莫扎特、居里夫人……,他们既...
    罗兄阅读 340评论 0 1
  • 我将笔尖落在六月的信笺上, 把时间的过往记录下来, 就像今天的雨, 打破了旧日的模样, 却未勾画出明日的脸庞。 我...
    水_1a66阅读 228评论 0 0
  • 仿照着知乎写了一套UI界面,结合着以前学的知识,一天就撸了出来,其实也没啥东西,就是有些没接触的地方踩了坑。 效果...
    hongjay阅读 11,227评论 17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