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欣欣熳
-1-
自称“慢热”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形:
1.真的慢热,跟谁都不会一下子投入太多的感情。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跟别人熟络起来。对自己喜欢的人或喜欢自己的人,都不会轻易动感情,就像一块冰山一样,需要时间来融化。一旦融化,便认定对方,很难移情。
2.自以为“慢热”,其实是没有遇到对的人。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一直在爱的路上摸索,在相处过程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即便交往再久,也没有爱的火花。直到,遇见对的人,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如此心动。
3.打着“慢热”的幌子,把对方当备胎。分明是不那么喜欢,却以自己是“慢热”为由,不主动不拒绝。
第一种情况在我的思维里是隐约被忽略掉的。你确定自己要很久才可能喜欢上对方吗?如果对方是林志玲,或者是胡歌呢?或者是某个你很欣赏的人呢?
多数“慢热”我觉得是感觉对方没有那么美好,或者是离自己理想中的人有一段差距。
-2-
昨天M先生跟我说,他好像恋爱了,跟一个相识不到一个月的女生。他问我,什么时候表白比较合适,因为他能感觉到那个女生对他也是比较满意。
M先生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慢热的人。可是,这次的经历让他知道,自己并不是慢热,所谓的慢热不过是没有遇到对的人。
在过去的几周里,他几乎睁开眼想到的就是那个女生,看到什么有趣的信息就想跟她分享。昨天填写快递单,地址栏里他竟然一不小心写上了那个女生的名字。
听了M先生的讲述,我笑着说:你这哪是慢热啊,分明是烧水用的热得快啊。
M先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便不再否认。
M先生是个有些腼腆的人,即便跟熟悉的朋友或同事讲话,他都很少看着对方的眼睛。当年初恋也是倒追的他,两个人相处三个月,连手都没有牵过,我们这些吃瓜群众只能是干着急。
初夏的夜晚,姑娘穿着高跟鞋,硬是绕着池塘边跟他边走边聊,走了十圈。
然而,他竟然什,么,都,没,做!
我们直呼,白白浪费了一个好姑娘、一个美妙的夜晚。
M先生倒也不着急,悠悠地说:我是个慢热的人,让我爱上一个人,需要一点时间。
最后,还是在他的生日那天,姑娘主动亲了他,在大家的起哄下才把他拿下。直到现在,我们谈起这事,都会笑话他。可惜,他们最后还是没有走到一起。
M先生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偶有挑剔。他喜欢的女生,要具有贤妻良母的特质,长得不能差,至少要看得舒服、顺眼,学历、能力不能低,三观要与他相符,不能闷。重要的是,相处有感觉。
而昨天他提起的姑娘跟他理想中的类型还算接近,无论是微信聊天还是见面,都舒服自然,看着也还算顺眼。举手投足都深得他心。
见第一面初始,M先生有些羞涩,甚至有些局促不安,也不知道该聊些什么。略显拘谨的他,眼睛都不敢看着对方。没想,姑娘却落落大方,仿佛多年未见的老友,亲切自然。不一会儿,他们便谈笑风生。一顿饭的工夫,两个人便亲近了不少。
本以为第一次见面吃顿饭就匆匆别过,哪知两个人又去看了电影,吃了晚饭,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3-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慢热,其实是对方还没有让自己心动的点,需要时间来了解,去深度发掘。如果对方人还不错,在别人眼里还算是个“好”姑娘或“好”男人,可就是没办法打动自己时,我们便会以为自己是慢热,要不,别人怎么都觉得Ta好,而自己却没有感觉呢?
闺密也曾以为自己是一个慢热的人。跟一个喜欢她的男生交往了几个月,连手都没有牵过。虽然她深知对方是一个靠谱、敬业、顾家,又爱她的男人。可在交往一个月后,对方表白,她却没有接受。她曾单纯地以为自己只是慢热,可是在后来交往的几个月里,依然无法产生那种男女间的爱慕。周末见面,成了一种机械的仪式。
这样的交往于她而言就是一种煎熬。最后,他们平静分手。
闺密以为自己失去了爱一个人的能力。否则,为什么对这样的男生没有感觉呢。
后来,在一次班车上,闺密正睡眼迷离,突然听到一个男中音,操一口纯正的美式英语,顿然睡意全无。一个矮胖的男子正坐在她的前方45度角,对着手机里讲话,语速不急不缓。她被他深深吸引。
“谁说喜欢一个人一定要始于颜值的?才华也可以!”闺密后来笑着跟我说。这件事让她对自己有了新的认知:她并不是慢热,只是对不那么喜欢的人才慢;她也不完全是以貌取人,也可以以才取人。
有些时候,我们害怕辜负别人,也害怕被别人辜负。所以,在感情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只有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熟悉自然了,才觉得那样的爱情比较顺理成章,比较可靠。可别忘了,有时候这样的情愫未必是爱,或许是一种习惯。
两个人交往三个月、半年、甚至一年以上还是没有碰撞出爱的火花,我真不认为你仅仅是因为慢热。即便最后走到一起,可能也是被对方感动,或者是用“没有人那么完美”来努力说服自己,告诉自己不要那么挑剔。甚至是因为习惯,习惯了身边有这么一个人而已。
-4-
慢热,有的时候是一句塘塞,是对看起来合适却又不那么喜欢的人的一句不费力的解释:不是你不够好,也不是我不喜欢你,而是我慢热;
慢热,也是一句自我安慰:不是我没有努力,是我生性热得慢啊。
其实,遇见对的人,哪有时间慢热?生怕慢一拍对方就被别人抢走。
我比较认同所谓的“三个月理论”。如果两个人以恋爱的目的相处三个月,还是没感觉,那就很难有感觉了。即便在交往过程中被对方感动,那也不是爱。
所以,不知道对方是否适合自己时,可以试着频繁接触三个月。在这个三个月里尽可能多的了解对方,如果这个人还是无法点燃自己,而你又是一个比较在意感觉的人,那么无论ta是一个“好”姑娘,还是一个“好”男生,都不要再继续下去。
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不是用一颗心敲打另一颗心。如果三个月的深入了解和交往,无法让你们彼此欣赏,彼此吸引,还不如早些放手。
“慢热”本是一个中性词,无所谓好坏。只是,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不因“慢热”而迷失。更不要成为“慢热”的第三种情形,把慢热当成一种借口,伤害了真正爱你的人。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