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一次在图书馆,不经意瞥见一本《跃迁》 。本以为是有关波尔原子理论或者量子物理学的书,结果并不是。
这是一本专注生涯规划,关于思维、信念等人生底层架构改变的书。副标题是“成为高手的技术”。
图个打发时间,就借出来随便翻翻。
现在为止,第一章还未读完,但是书中很多文字,都觉得戳中了一个关于未来的“秘密”。
这个秘密让你兴奋,但是又让你有些害怕。
让你怀疑自己的脑子是豆腐脑儿,又让你庆幸自己读到了这本书。
当人工智能可以处理大部分左脑工作,唯有感性和创新能够让你获得“人”的优势。
有六种能力极其重要: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探寻意义。
今天每个人面对未来都要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今天做的事,机器能够做吗?
我今天做的事,会被外包吗?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会更好吗?
未来是一个个体崛起的时代,却不是每个个体都能崛起的时代。顺应时代的人跃迁式崛起,其他人舒适的被机器圈养,这是一个留下少数巨人、一堆侏儒富人时代。
哪怕结果不会那么极端,心中也要对这样一个趋势有警惕感,这是时代带给人的危机感。危机感这东西,有,总比没有强。
个人的努力永远是一个单独的点,无论付出多少努力,永远都只能获得点的回报。
要想获得成倍回报,就要依靠于线、面,体。
一个点的回报是微弱的,而悲催的是不仅微弱,而且脆弱,无法承受波动。
当点所在的线、面、体出了问题,最惨的就是这个点,遭受的将是《三体》中所描述的“降维打击”。
那么怎样让点更加坚强呢?
答案是:借势!
有“中关村第一才女”之称的梁宁,在把《孙子兵法》翻烂之后总结了八个字:取之于势,不责于人。
个人力量毕竟有限,如果说有一个杠杆能把努力放大,那这个杠杆就叫做势。
借势,获得线性周期,甚至升维。
还有利用“面与面”的冲突,使点从中获得红利。
在《跃迁》中也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联机学习。
《跃迁》就是对势进行先行判断之后进行的方法论研究,所以在这个势之下的解决方案就是:联机学习。
大脑不再是知识的储存地,大脑更大的能力是储存灵感。
这个时代就是个万物互联的时代,IOT让生活中的一切都能联系在一起。
所以说你家音响都联机了,你还不着急?
如果说势是努力的杠杆,那互联就是个人进步的杠杆。
想到这里,最近脑子里很多东西突然就联系在一起了,感觉就像是书里所说的“意识跃迁”。
会怎么样呢?大概只有天知道吧。
最近几天忙于一些杂七杂八的事,等忙完了再继续好好看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