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父子,明算账,各顾各的窝,各疼各的老婆——弄明白这句话,婆媳关系,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
上面这张怎么看怎么奇怪的“三人行”神图,我认为这三人的关系是(从左至右):某男妻、某男、某男母。
这张图非常直观地向我们揭示了:
婆媳矛盾的根源在于“疆界不清”!
图中的某男,本该牵着妻子的手,却牵着母亲;图中的某男母,本该挽着老伴的胳膊,却拽着儿子。
某男的父亲呢?到哪里去了?
有多少人看到这张图,首先想到的是这个问题?
洛杉矶有一位心理咨询师说过,华人家庭与人际关系中,许多爱恨情仇的纠葛,经常都是因为“疆界不清”的缘故。中国家庭最常见的“婆媳矛盾”,尤其如此。我在2010年出版的《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一书中,反复强调过这一点:
陪伴妻子保护妻子,天经地义,是丈夫的责任,至于陪伴母亲保护母亲,那首先是父亲的责任。当儿子的不能越俎代庖,把老子的职责,揽到自己身上。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
亲父子,明算账,各顾各的窝,各疼各的老婆——这才是家庭和睦之道。
《周易·序卦》云:“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措)。”
《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
孔夫子在编订《诗经》时,将描写男女爱情的《关睢》作为第一篇,以表明“夫妇为人伦之本”。
这说明古人最早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很明白的:先有夫妻关系,才有亲子关系,夫妻关系是亲子关系的基础,亲子关系是从夫妻关系衍生出来的。陪伴一个人一生的,是配偶,不是父母,也不是孩子。对配偶的爱以紧密联结成一体为目的,而对儿女的爱,则以分离为前提。
但是,很可惜后来的历朝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格外强调亲子关系,强调扭曲的“忠孝”,通过大肆宣场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引导臣民对君主绝对效忠。《孟子·滕文公上》提出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赫然将亲子关系、君臣关系,凌驾在夫妻关系之上——《周易》《中庸》中的真知灼见,孔夫子的谆谆教导,通通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这样两千多年扭曲宣传下来,其杀伤力是巨大的,众多中国家庭因此失衡:
太多的母亲,希望从儿子身上,得到本应由老公给予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太多的儿子越过疆界,把本应属于父亲的职责,扛到了自己肩上。
上溯一代:父亲为什么不能尽责,给自己的老婆以关心和爱护呢?
因为父亲也和儿子一样,把关心和爱护,给了自己的妈。
下延一代:被儿子冷落的媳妇,在有了自己的儿子之后,也和婆婆一样,把本该从老公身上获得的感情,全部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于是一代又一代,就这样轮回:
每代儿子都更爱母亲,
每代媳妇都痛恨婆婆;
每代丈夫都不尽其责,
每代妻子都黯然神伤……
模糊不清的疆界,让中国人本该幸福美满的家庭,纷纷扰扰了数千年!
亲父子,明算账,各顾各的窝,各疼各的老婆——弄明白这句话,婆媳关系,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
有了“疆界”这双慧眼,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1.如果你还待字闺中……
如果你还待字闺中,正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那么,你一定要注意:父母关系不好,同时又和母亲过分亲密的人,慎嫁。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他,你确定要和他过一辈子,那么,你最好在结婚前就向他明确提出:
婚后不和公公婆婆同住,不要公公婆婆过来帮忙带小孩。
2.如果你已为人母……
如果你已为人母,当你对儿子的关心,超过了老公时,你一定要警惕;如果你真的希望儿子幸福,那么,请你永远不要爱儿子,超过爱你的老公。
3.如果你正准备娶一个姑娘……
如果你正考虑和一个姑娘携手一生,同时你又确定:在妈妈心目中,你绝对比爸爸更重要;在你心目中,妈妈绝对比女友更重要——
那么,请你最好慎重考虑你的婚姻。在你离开妈妈的怀抱、真正成长为一个成熟的男人之前,你是很难给一个女孩子幸福的。
4.如果你已为人夫……
如果你的妻子和母亲同时伤心哭泣,请你克制住“抢班夺权”的冲动,全力安慰好你的妻子,把安慰母亲的工作,留给你的父亲。
当然,问题到这里还没有完全解决,你可能会问:
如果儿子的父亲去世了,他应该怎么做?留给他父亲的那份工作现在没人做了啊?这又该如何解决?
这个问题确实比较棘手,我觉得最合适的做法是这样的:
鼓励妈妈再婚,甚至想办法帮妈妈再找一个老伴。不管怎样,儿子就是儿子,永远代替不了老伴,也不该去代替老伴。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如果妈妈不愿意再婚呢?答案也很简单:
当儿子一直在承担老爸的责任时,妈妈当然不会有动力去结婚。
如果儿子疆界分明,旗帜鲜明地把妻子放在第一位,把夫妻关系置于母子关系之上,妈妈无法从儿子身上获得感情寄托,自然会有所改变;不一定是结婚,也可能是兴趣或爱好,但绝对不会把心思全花在儿子身上……
只要妈妈能够做到这样,一切也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