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现状大多是:父亲要么严控要么严重缺位,母亲焦虑唠叨,孩子畏弱或失控。见过很多教育失败的父母,下半生只有哀叹和黯然神伤。
家有儿女,至要莫若教子。
教育孩子要七分表扬鼓励三分批评。不停地指责他啥也不行,再帮他把所有的事都做了,这是把一个孩子彻底养废的最好办法。其实每次生活中遇到的麻烦都是来自成熟的邀请函,可惜大多数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把邀请函当做账单,替孩子付了。帮他遮风挡雨,买房买车,创造优厚的生活条件……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得不到风雨的洗礼和养料,父母却期盼他能长成参天大树,开枝散叶。
你总说,孩子,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其他什么都不要你做。孩子,这些事你不会做,也做不好。你看你,买这东西这么贵还是地摊货;你看你,剪个鸡蛋焦糊了还把厨房搞得乱七八糟,你长这么大会做什么。一边呆着去。
你轻易地剥夺了一个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展示能力,顺便还经常批评打击伤害,让孩子逐渐失去信心变得自卑。
你总说,我们怎么样苦都无所谓,只要孩子好。你节衣缩食用500块钱的手机,却给孩子买房买车,一身名牌和iPhone+。
你无怨无悔,这就是你给孩子的爱,做太多,爱太重。孩子要么不懂得人间疾苦,只知道索取;要么觉得受之有愧,心理负担沉重干脆躲远点。
你这不是爱,是伤害。爱之不以道,则害之。
所以,我们给孩子最好的爱是不要替他做太多,而是鼓励他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去历练承担。
“父母这一生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不是丰富的物质,不是没有风雨忧患的生活,而是充满柔情的爱。接纳和尊重,以及父母自己平和的情绪与相爱的关系。”
孩子得到家庭的温润滋养,遇到各种困难得到鼓励,自然有安全感,情绪稳定,乐观向上。
父母三观正确,有底线有操守,也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他能够成为一个有道德有原则有教养的人;父母心态良好,情绪稳定,善解人意,也会引导孩子成为一个内心平静,不急不躁,乐于助人的人。
心中有爱才能付出爱。
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言传不如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从来不会好好听大人的话,但是会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人生。
首先,父母要有好格局
孩子是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看到更为靓丽的景色,抵达更广阔的地方。所以父母的格局,常常制约着孩子所能抵达的高度和深度。
斤斤计较的父母培养不出胸怀博大的孩子,目光短浅的家庭塑造不出资质卓越的人才。 父母要放大自身的格局,开阔自己的眼界和视野,增长自己的见识和能力,提高自己的境界和品味,而不局限于对金钱的追逐,对于一个人整个格局的塑造都会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而这些能量和信息都会传递给孩子,雕琢着他未来的胸襟气度和思想境界。
老师只能教授知识技能,那只能是求生的技能。育人却首要立志,树立大胸怀大格局。云云众生,你何尝见过一个逃避责任,猥琐市井的人站在高处?
“ 未来,是一群正知,正念,正能量投资人的天下。真正的危机,不是金融危机,而是道德与信仰的危机。谁的福报越多,谁的能量越大。与智者为伍,与良善者同行,心怀苍生,大爱无疆。"--习近平。
其次,父母要尊老爱幼
爱幼不必说,很多人都做得很好或者自认为做得很好,只是尊老就难行。其实祖上和老人是大树的根,父母是树干,年轻人是枝叶。根本不要,不养不施肥浇水,枝叶(家业、事业、学业)焉能茂盛?本末倒置,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也!
从传承方面来说,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比如你不孝敬父母,你老了那就别指望能享受绕膝之欢,指望你的儿孙会孝敬你,他心里面没有这个概念,没有得到这方面爱的传承。
再次,育人先育德
现在的孩子吃好鱼大肉养得白白胖胖,天天学奥数背单词掌握高超技能,却忘了根本,忘了精神粮食。德是做人的根本,国学经典传承等是精神粮食。一个精神上贫乏的人,即使有钱,其实对人和社会真是负能量,是个只会索取穷鬼。无休止索取钱财、温暖关爱、情感;能给予亲友、社会甚至自己的都是自私冷漠、明哲保身、怨愤,喋喋不休,甚至仇恨。靠在亲友中闹腾,显摆苹果+S、LV、兰博基尼等外物显摆自己的存在。
最后,当你要求孩子静下心来,努力学习,认真写作业的时候,你就要放下手机,关闭电视,取消娱乐活动,端坐一隅,享受阅读的快乐;当你要求孩子积极向上,乐观阳光,不怕失败的时候,你就要以身作则,不要对这个世界抱怨不停,喋喋不休,不要消极怠惰,不要轻言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