牺牲,这个词语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古代,它是作为祭祀宰杀的牲畜。在今天,广义上的牺牲,是指为了正义的一方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在如今的社会中,这个略带沉重色彩的褒义词我们常常能听到,人们往往出于某些原因,而不得不做出大大小小的牺牲,就比如下面这位:
谭嗣同:为了变法而牺牲
谭嗣同,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戊戌六君子”之一。
年少时,他离家求学,游历了甘肃,新疆,浙江等十几个省,广交仁人志士,同时受到劳动人民反封建革命斗争精神的濡染,开阔了他的视野,使他的思想极富斗争性。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多少仁人志士怒火中烧,谭嗣同也不例外。为了救国,他与唐才常等人倡办学会,主办《湘报》,宣传变法维新思想。
谭嗣同为何会牺牲?恐怕很多人都知道。1898戊戌变法失败,他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上英勇就义。
“嗣同闻变,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并力劝梁启超出亡日本:“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招后起”
谭嗣同原本可以活命,日本大使馆愿提供保护,却被谭嗣同毅然回绝。读到这里有的人可能会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好好活下去不是有更多机会救国吗?可佛说:我不如地狱,谁入地狱?这位伟大的维新志士,为了自己的祖国,为了他脚下这片热土,为了唤醒哪怕一个国人的思想,他甘愿赴死。正如他所说的:
望门投止思张俭,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荆轲与秦舞阳入秦后,秦王在咸阳宫隆重召见了他。在交验樊於期首级,献图时,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不中,被击成重伤,后英勇牺牲。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两年后,秦国大将王翦又占领了赵国都城邯郸,一直向北进军,逼近燕国。 眼见秦国步步紧逼,就要进一步吞并燕国了,荆轲毅然选择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在易水边,荆轲与好友高渐离一唱一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一段唱毕,天空中竟出现一道七彩虹!可见上天也为之感动……
刺秦失败后,其好友高渐离被秦王召见而去。因高渐离是荆轲的好友,所以秦王对其有所戒备,入见时弄瞎了他的双眼,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无法行刺。然而高渐离往筑里灌铅,扔向秦王,想杀死他,未遂,同样牺牲了。
荆轲失败了,可他的故事却广为流传,有的人不解。我想之所以会这样,正是因为他的失败。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想凭借一己之力救天下几乎是不可能的,荆轲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尤其是在易水旁慷慨激昂,英勇就义的精神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牺牲,换来的是无数人的称颂,也为后世带来了无比深远的影响。
《釜山行》:末日中的责任,爱与感动。
这部在两年前上映的韩国丧尸电影,曾感动了无数观众。乍一看这样的电影似乎与本文没有任何关联,可其中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影片讲述的是男主带着女儿做列车前往釜山,可在发车前突然冲进列车的一个女人却改变了一切。这位病毒携带者变成丧尸后不断感染他人,使得整座列车变成恐惧与绝望的深渊。后来经过男主、大叔、乞丐等人的保护,小女孩与大叔的妻子也到达了安全区……
许多观影者说,这部影片带给他们极大的震撼,丧尸的疯狂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光辉与黑暗的碰撞。大叔为了妻子,用自己生命挡住丧尸;乞丐为了小女孩等人,同样效仿了大叔的做法;男主被感染后,为了避免伤害到自己的女儿,用自己残存的意识跳下了列车。在末日中,这些人展现出来的,正是人性中最为光辉的一面;可也不乏苟且偷生者,为了自己而不惜利用他人……
影片的结尾,丧尸仍然存在,世界仍处于混乱之中。这种正未胜邪的结局让很多人并不接受,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英雄来拯救世界,好人不可能总是胜利,就如男主,大叔,甚至是谭嗣同,荆轲,他们也都只是普通人,也没有超能力,他们只是比常人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勇敢,他们渴望救国救民,他们愿意牺牲!
救亡图存,壮烈就义。这样的现象,无论是在古今中外,还是在现实生活或影视作品中,一直存在。如果没有这些人,我们不会有美好的今天。为了社会更加美好,我们也要做出牺牲,就如我们老根所喜欢的干国祥老师一样,他牺牲了自己的青春与精力,为了教育事业而做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我们应当效仿,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