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宝宝的父母都有这种经验,你不爱拿孩子跟别人比,但“别人家的宝宝”会跟你比。比长了几颗牙,比走路比说话,比吃饭香不香。碰到一个不熟的长辈,他逗我家宝宝,问会说话吗,答会喊“爸爸妈妈”。那位长辈一脸得意,仿佛赢了什么,“我家的会喊爷爷奶奶。他妈妈天天教他学这学那,他妈妈是老师嘛,专门搞这个的。”我面带微笑,内心却翻白眼“老师了不起啊,我也是老师啊,我就乐意我娃快乐地玩。宝宝说话有早有晚,说得早有什么了不起啊!”一点父母的小私心。但望着自家只爱吃爱玩的小吃货,也会想,我是不是该教宝宝点什么?早教有意义吗?
我超爱读书,我也想让我的宝宝喜欢上阅读,享受阅读的乐趣。他几个月时,我就买了一堆绘本给他“对牛弹琴”,用我那不标准的英文给他念“I’m a bunny.”无奈他根本不会乖乖坐下来听我读,只会将绘本抢过来啃,涂了满本的口水就丢在一边。我就想人家宝宝每天亲子阅读(并且是英文阅读)半小时是怎么坚持下去的啊。也给宝宝听“叽里呱啦”磨耳朵,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没有持之以恒。也被人教育我说要多给宝宝讲话啊念唐诗啊,我想起就念念。一方面我觉得小孩子总会从环境中学会说话的;另一方面我觉得慢慢来吧,他现在喜欢动来动去,就不强求他坐着,等他大一点会好些吧。
在一育儿微信上看一文章,一个妈妈竟然和两岁的宝宝一起共读了1000本绘本。佩服之余,这是要逼死其它妈妈的节奏啊!特别是像我这样“不思进取”的妈妈!我们家才读完一本,还是那本“I’m a bunny.”我是不是一个不称职的妈妈呢?我陷入了焦虑。
现在很多家长也强调“关键期”,学英语的,做什么事的,都有个关键期。
之前说的1000绘本,说是国外某教育机构的推荐,四岁前完成这个阅读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那阅读习惯有没有一个关键期呢?是否过了这个关键期,就不能再培养了呢?我想到我小时候父母并没有跟我亲子阅读,那时候也没有精美的绘本,我还曾把一整套连环画撕着玩,却没有妨碍我现在嗜书如命。再扩大一点,那些现在大学者大科学家们,小时候有没有亲子阅读,有没有完成1000本呢?这样一想,就没那么着急了。
还有英语,有的爸爸在孩子一出生对宝宝讲的第一句话就是英文,搞得旁边的护士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着宝爸。为宝宝学好英语相当尽责的爸爸。但是不是有些刻意了呢?英语有那么重要吗?我们这代人从初中开始学英语,学到大学,花费了多少时间,也没学个什么名堂出来。我自认英语还不错,过了四六级,现在看美剧还得靠字幕。诚然,越小学英语学得越快越有优势,但我觉得家长投入太多心力去关注这事也是种浪费。英语的关键期是青春期以前,十二三岁之前都能学得跟英语母语一样好,急什么呢?(不排除我现在想偷懒吧。)
宝宝们若喜欢亲子阅读,每天能坚持挺好的。但若他现在的兴趣在别处,我觉得也不用急,记着这事,以后慢慢引导。
看着还在啃书、撕书不亦乐乎的宝宝,也被逗乐。没事的宝宝,啃书、撕书也是喜欢书认识书的一种表现嘛。宝宝,你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