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厌恶打游戏。
为什么提起这事,因为我最近敌不过她的软磨硬泡,开始陪她一起玩某款著名的MOBA游戏(这个词是我今天专门去查询后新学会的游戏术语,指Multiplayer Online Battle Arena 多人在线战术竞技游戏)。在短短的几天内,这个游戏成功地引起了我的焦虑,就在刚才结束的一局后它甚至让我产生了非常负面的想法。我的大脑:这是一个有趣的课题,你获得了分析你自己的好机会。我决定听大脑的,尝试分析一下我对于游戏的厌恶。
我的游戏兴趣发端与小学3年级,在大一达到峰值,然后断崖式下跌,在即将升上大二的时候骤然夭折。现在的我,是一个翻看应用市场时(我很喜欢翻看应用市场)随手下个新游戏然后在新手教程阶段就会卸载的游戏绝缘体。标题里“厌恶”这个词很重,本来我写的是“讨厌”,但是回想了一下近来打游戏带给我的糟糕感官体验,我认为厌恶这个词能更加准确的描述我的状态。“讨厌”在情感上更加中性,单纯地表明一种for or against的立场;“厌恶”有更多感性上的成分,有偏见和主观臆断包含其中。
对于游戏这件事,我是有负面偏见的。我很热衷用极其功利的视角来分析行为和事物,尽管我做决定时完全不是功利导向的,功利的分析对我理解事物和自身想法有着绝对的帮助。人们在选择开始在某种游戏中投入时有不同的理由,归结起来大致分为放松身心、消磨时间、社交、获得认同和成就感,还有以其为职业而进行相应努力。我对于游戏的厌恶来自于以上五个属性和我个人习惯及精神需求的全面违背。
回想我短暂的游戏生涯,一言以蔽之,什么火玩什么。而且从开始时就没有任何的热爱,完全是随大流。此处的热爱是指专门为了游戏而进行刻意练习、研究攻略和游戏机制,并积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金钱。不算养QQ宠物,我认真玩的第一款游戏大约是摩尔庄园,在小学三年级。原因是周围的小朋友都在玩,很长一段时间那是我小学社交圈的基础。所以作为一个“受欢迎的孩子”,我下意识的就会做出迎合社交需求的选择。现在想来,小学三年级的我已经对于那种鼹鼠的造型表现出了不喜欢,觉得有点丑。可游戏毕竟对于小学生来说本身就是有吸引力的。所以就有了很多个和家长打游击拼了小命玩电脑的晚上。然后我的记忆就跳跃到大一的时候玩剑网三阴阳师崩坏3。因为跟我玩得好的同学朋友都在玩。整个中学时期到时没接触过游戏,基本都浸泡在各种漫画小说动漫中。刚上大学很迷茫,平常也怪闲的,所以没多想就入了坑。然后也是没玩多久就接连A掉。这期间我渐渐发现游戏这种东西给我带来的负面体验,起初还很困惑。不是都说打游戏能让人快乐吗?为什么我在玩过一段时间之后会觉得头晕目眩想吐,心理上也产生了沉重的负罪感。而且游戏社交是一件让我非常费解的事情。第一次看见我朋友在打游戏时开麦,我大受震撼。打个游戏而已,为什么还要和活人说话?打游戏也完全没有让我获得任何成就感,因为比我这种对游戏不上心、没情怀没热爱没追求的人来说,游戏世界里几乎所有的人都超越了我,这个事实甚是给我带来了挫败感。
我在大二的时候开启了某种人格上的觉醒,最主要的表征就是坚决的违背主流,远离一切热门的东西。我行为准则上最重要的条目之一,就是看准干什么的事人最多,然后避开这件事情。这就打破了我本来玩游戏的定势,让我玩游戏的契机消失了。人格觉醒中,我成为了一个极其痛恨浪费时间的人,有些病态地不允许自己“闲着”。打游戏就被我归为“闲着”,是我的生活中完全不应该出现的事情。这里就要多说一句,我并非对所有游戏都一视同仁的厌恶。我很喜欢音游或者解谜推理类的游戏。我将它们视为脑力的协调能力的训练,这类训练让我觉得有乐趣可寻。我所说的游戏,指多人、竞技类、冒险式、强制性伤肝破财、掌握操作技能周期长、芜杂信息记忆量大、具有社交属性的游戏。我玩过A掉和正在玩的这个游戏均属于此类。
有观点认为,讨厌玩游戏其实是在给游戏玩得菜找借口,游戏玩得好了自然就喜欢了。我认为这有很大的逻辑漏洞。这就像把厌学的原因归为成绩不好一样。厌学、不愿意去学校有很多理由,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成绩好了就爱上学了这句话听起来很荒唐。同理可解释“酒量大了就爱喝酒了”“长得漂亮了就人缘好了”。玩上述类型的游戏首先不能令我放松。我对于陌生的知识系统有种强迫式的、需要事先对其进行高效、系统的了解的精神需求,让我通过游戏慢慢摸索违背了我的习惯,而浪费时间这个事实也让我产生了心理不适。
---没写完,就先如此吧。
我打算晚些时候和她细说说游戏带给我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