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原因
多因各种脊柱骨折,脱位而致伤。
(二)发病机制
1.脊柱损伤的好发部位脊柱骨折脱位在任何椎节均可发生,但有60%~70%的病例好发于胸10至腰2段。其中,胸12至腰1段更为高发,约占其中的80%;颈4~6椎节及颈1~2为次多发区,约占20%~25%;其余病例散见于其他椎节。
2.脊髓损伤的伴发率脊髓损伤在脊柱骨折脱位中的发生率约占17%左右,其中以颈段发生率最高,胸段及腰段次之。颈1~2及枕颈伤易引起死亡,且多发生在致伤现场的当时。从暴力的作用方式观察,直接暴力所致比例最高,尤其是火器贯穿伤,几乎是百分之百,其次为过伸性损伤。如从骨折的类型判定,则以椎体爆裂性骨折多见。当然,伴有脱位的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更高。临床上也可遇到椎骨损伤严重,却无明显脊髓受损症状的所谓“幸运型脊柱骨折”的病例,这主要是由于椎管较宽大的缘故。
3.各型骨折的病理解剖特点
(1)伸展型骨折:主要表现为关节突骨折或椎板骨折后向椎管方向的塌陷性改变,对硬膜囊形成压迫。轻者有感觉障碍,重者可引起截瘫。伴有椎体间关节自前方分离或椎体中部分裂者较为少见。前纵韧带可完全断裂,但临床上并不多见。偶可发现棘突骨折并向前方塌陷者,多系直接作用于棘突上的暴力所致,此时多伴有软组织挫伤。关节突跳跃征常见于颈椎,其次为胸椎,在腰椎节段十分罕见。
(2)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压缩骨折在脊柱骨折中最为多见。当椎体前缘压缩超过垂直径的1/2时,该节段即出现一个约18°的成角畸形;当椎体前缘压缩2/3时,这一角度可达25°左右;椎体前缘完全压缩时,成角可达40°。因此,被压缩的椎体数量愈多,程度愈重,角度愈大,并出现以下后果:
①椎管矢状径减小:其减少程度与畸形的角度大小呈正比,并易对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及其伴行血管等造成压迫而出现脊髓受累症状,尤其是后方小关节松动伴有严重椎节不稳者。
②椎管延长:由于成角畸形,其后方椎间小关节的关节囊因呈展开状而使椎管后壁拉长,以致椎管内组织,特别是后方的黄韧带、硬膜囊壁及血管均处于紧张状态,易引起损伤,并波及脊髓,尤其是当节段长度超过10%时。
③引起椎节不稳:椎体压缩愈多,椎节的稳定性愈差。除因小关节处于半脱位状态及前纵韧带松弛失去原有的制动作用外,椎体的短缩及成角畸形本身就已经改变了脊柱的正常负荷力线,易引起椎节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