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是我关于《两种分析方法的正确用法系列》的第2篇。
紧接着上一篇《股票投资技术分析的正确用法(一) - 简书》,咱们接着来聊聊技术分析。
03 技术分析的正确打开方式
要点5、重视成交量
成交量本身也是技术指标之一,但是由于它特殊的重要性,所以我把它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要点来讲。
我们都知道,股价的涨跌是本质上由供需关系决定,想买的量多于想卖的量,价格就会上涨,反之就会下跌。
成交量和价格之间的配合运用,是技术分析中至关重要的内容。
股价大部分时候,是微涨微跌状态,成交量也时高时低,此时的供需双方虽不对等,但也并没有明显的差距,所以这种情况下的成交量变化,没有特殊意义。
值得重视的情况是,如若在某个位置,出现了非常明显的成交量放大,那就说明此时供需双方产生了激烈的拉锯,此时的「胜负」结果就很有参考价值。
如果明显放量上涨,说明双方投入巨量资金之后,拉锯的结果是多方获胜,反之,则是空方获胜。获胜的一方,往往都会乘胜追击,从而引发趋势运行,于是技术分析的指导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成交量的重要性在于,它直观且真实的反应了,在当前的时间点,供需双方对当前价格的表态。
这样的属性决定了,成交量对于其他的几乎所有技术指标而言,都有「加持」功效。
要点6、重视相对位置的高低
经典的技术分析书籍里面会讲到一些典型的K线形态,比如提到上影线或下影线时说:高位的上影线预示着上涨的衰竭,低位的下影线预示着下跌的衰竭。
但这也恰好是经常被技术指标使用者吐槽的一点:如果我都能区分出高位和低位了,那我还需要你这个指标干嘛?
面对新事物,相比于全盘否定,我更习惯于寻找其中的可用之处。
我想,那些写出经典技术分析著作的大师们,原本想表达的高低位,并非是指绝对层面,而是相对层面。绝对层面的高低位,追求的是确定性,相对层面的高低位,只需要有参考性。
什么意思?
我们不需要「预测」当前的价格是不是绝对的高位,而只需要「观察」当前的价格是不是处于相对的高位。而相对是和谁比呢,根据每个人操作周期的不同,则会有不同的对比周期,以我的个人为例,我是用当前的价格与最近三个月内的最高价、最低价、明显压力位与支撑位相比。
如果当前的价格,走到了上面所说的几个价格附近,而且出现了明显的上影线或下影线,那么我就会警惕。提前做好风险防范。
所有的技术指标,如果对当前位置的高低不加区分,而是什么位置都使用同一套打法,那么成功率大幅降低是必然事件,时灵时不灵的情况只会频繁出现。
要点7、不能完全忽视基本面
完全忽视基本面,只依赖技术指标给出的信号进行操作的做法,要用好也不是不行,我也认识这样的人,但对99.99%的人而言,难度都太大。
先来看两张图:
上图的两个突破,都是长期横盘后的突破。
从突破有效性看:常见的判断突破有效性的方法就是看突破之前横盘的时间长短,如果横盘的时间越久,横盘区上沿被试探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个突破的有效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所以按此标准,左边的突破有效性比右边的更高,于是理论上应该入仓左边的个股。
从趋势运行幅度看:震荡横盘区突破形态的运行趋势预测幅度,是根据震荡区间上下沿之间的高度,按1:1来预测的。
所以按此标准,H2>H1,右边个股可能运行的幅度更高,于是理论上应该入仓右边的品种。
那么这里就有矛盾之处了,到底该怎么选呢?
更麻烦的是,如果遇到非常顺畅的行情,每一次突破的有效性其实都不高,就类似下图这样的:
按理说,突破有效性不好,就不该入仓或者只能小仓位入仓,但麻烦的是,这种突破运行的幅度却很大。
上面的两个问题,单单靠技术信号,就没办法做出最优选择,容易错过大行情。
但如果结合基本面,考虑个股的行业周期、业绩增速、当前的估值等,就能够在当技术信号看似相互矛盾或难以抉择时,做出更优解。
要点8、最后,不必太过追求确定性
其实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本面分析,追求的都是概率的最大化而已,所有决策所参考的依据都是由某些基本元素推导而来,没有什么结果是百分百会发生的,所有问题也都不是只有唯一答案。
所以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应该接受这种模糊性,勇于接受失败的出现,并做好统计回测工作,只要长期而言盈利超过亏损,这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系统,我们可以不断优化系统以提高盈亏比,但没有必要因为短期内出现的失败,就将自己的交易系统反复推翻,总是试图找到更好的投资模式。
到这里,「道」的东西讲的差不多了,下阶段,咱们开始来聊聊具体的「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