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立春,寓意春天的开始。

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此时东风送暖,大地解冻。

二候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蛰居的虫儿睡了一个冬天,开始在洞中慢慢苏醒。

三候,鱼陟负冰。此时,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花信: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鞭春牛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大节日,自官方至民间都非常重视。康熙《济南府志•岁时》:“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东郊。作五辛盘,俗名春盘,饮春酒,簪春花。里人、行户扮为渔樵耕诸戏剧,结彩为春楼,而市衢小儿,着彩衣,戴鬼面,往来跳舞,亦古人乡傩之遗也。立春日,官吏各具彩仗,击土牛者三,谓之鞭春,以示劝农之意焉。为小春牛,遍送缙绅家,及门鸣鼓乐以献,谓之送春。”

鞭春牛的意义,不限于送寒气,促春耕,也有一定的巫术意义。山东民间要把土牛打碎,人人争抢春牛土,谓之抢春,以抢得牛头为吉利。浙江境内迎春牛的特点是,迎春牛时,依次向春牛即叩头,拜完,百姓一拥而上,将春牛弄碎,然后将抢得的春牛泥带回家撒在牛栏内。由此看出,鞭春牛还是种繁殖巫术,即经过迎春的春牛土,撒在牛栏内可以促进牛的繁殖。

立春日有鞭打春牛的习俗,所以“立春”又叫“打春”。立春日人们要吃春盘、吃春饼、吃春卷、嚼萝卜,所以“立春”又叫“咬春”。

另外,在陕西,立春还有戴春鸡的传统。每年立春的头天晚上,孩子的母亲会做一个漂亮的彩色小公鸡,缝在孩子的棉袄袖子挨肩膀儿的位置上。春鸡要一直戴到正月十六日,在孩子的母亲回娘家的路上扔到河里,让水漂走,借河水长流不息,喻长命百岁之意。因“鸡”和 “吉”同音,取吉祥之意。在立春这天开始戴,也象征孩子从小开始便“吉星高照”了。再者,民俗上有鸡能食五毒吃百虫之说,给小孩子们佩戴春鸡,也有驱邪攮灾之意。


立春,有谚语“春打六九头。”(意思是说,立春这一天,不是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就是在六九的第一天。)

(三)与立春有关的诗词

立春【宋  白玉蟾 】

东风吹散梅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

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立春偶成【宋    张轼】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次北固山下【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四)立春说“立”

立,本义是笔直的站立,引申为树立,建立。天地立春,人效法天地,我们也应立身,立志,立行,立名,立下一年好光景,立下一年精气神!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