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逛博物馆或事美术馆事件挺幸苦的事,但是之后你会觉得这件事特别美好。
今天看到很多朋友在晒去博物馆或美术馆的照片,我才发现今天是国际博物馆日,一般这个日子,博物馆或是美术馆都会对观众免费开放,或是推出特价票,这应该也是今天这么多人在朋友圈刷博物馆或美术馆的原因。
如果你看到这,可能想周末起身去逛一下博物馆,那你应该做一下功课,也要明白这真的是件辛苦的事。
就像陈丹青在《美术馆》里讲述他青年时期,第一次造访大都会美术馆时,平生第一次在看也看不过来的原作之间梦游般的乱走,直走得腰腿酸疼,口干舌燥,累了找一块地方坐下来休息,睡着了做梦,又被饿肚子闹醒,脑子一片空白。
其实,大部分做准备的人,走进诺大的博物馆几乎都是这样的状态。
我记得,2016年12月25日那天,来上海将近两个月左右,对这座城市并没有过分的热爱,更多时候给我的感觉,上海只是我的一个避难所而已。
那段时间离开熟悉的家乡,家里少了个人,让我觉得这个家变得特别陌生,不敢相信,一度让我精神变得特别疲惫。
起初来上海,像是自己找一个救赎之地一样,那些不熟悉、和声和气的同事在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身边都是陌生人,陌生的房东,陌生的租友,陌生的门卫保安,陌生的餐馆服务员……
身边的一切,一度让我觉得舒心起来,我可以不在意这些人看到紧绷的精神,不在意他们看到一个避难者破落的心情。
然而,情况并没有好转,那种丧爆的状态总是出现在我的生活中,那些表示不在意的,却是我真的不敢直面的。
我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下去,生活在公司和那间睡觉的房子之间。就开始在上海街头漫无目的地走,这是我喜欢逛陌生城市的方式,25号那天,真是在上海丧到极点的一天。
特别清楚当天天气昏暗,约见面的朋友临时有事无法赴约,我漫无目的的在人广附近瞎逛,穿过公园看见一座呈环型的单体建筑,门口有人在排队,走近才知道那是上海博物馆。
就抱走进去看一看心态,也不指望自己能看懂博物馆里的文物。
上海博物馆主要是以青铜、陶瓷、书画为重点,还有各种雕塑、甲骨、玉器、货币、织绣等门类,有十个艺术陈列专馆,四个文物捐赠专室和三个特别展览厅,你进去可能跟我一样,最先被吸引的可能是青铜馆和陶瓷馆。
不管是逛博物馆还是美术馆,甚至看展,我提倡的都是以「看」为主,而不是到了目的地拍照签到打卡,这会很大程度影响到你「看」的体验。
虽然,那天我也拍了不少照片,听博物馆志愿者的讲解,也得到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识,甚至我可以把这些当作是在糟糕的状态下,得到学识。
下面开始多图模式。
☝︎☝︎ 制作青铜所需要的原料,以前技术没那么发达,并不知道原料成分的组合,很多时候都是靠经验。
☝︎☝︎ 看到这些兵器,你可能会想到战争,但是通过这兵器可以看到祖先生活的演变,王朝政权的更替。
☝︎☝︎ 钟,古代常见乐器之一,同样也是地位和权利想在的礼器,古代王朝和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都需要编钟,犹如现在的我们,出去嗨要来点音乐营造气氛。
☝︎☝︎ 这吃喝的器皿,在春秋战国时期当初厨子是多么的不容易,大口吃酒大口吃肉多么不容易,当时可能没有辣椒酱醋,对于现在人来时简直就是食之无味,那里懂得干锅牛肉美味。
☝︎☝︎ 你这道石像佛我们这个民族来说意味着什么?
☝︎☝︎ 你是不是在想,这些精美的瓷器,颜色图案是怎么弄上去的。
你认真的看上面所有照片,看到这里,如果我不提提醒开始那段有丧情绪的文字,你是不是以已经忘记了?
不管是去博物馆或是美术馆,看馆藏文物还是当代艺术作品,你不懂的时候,你想去懂,你懂的时候,你想了解更深层次的东西,某种意义上来说,它转移了我当天对丧专注力,这个场合,这些东西,像是一块海绵一样吸走了这些东西。
其实,这就是我要表达的东西。